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张欣)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指出:“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心灵的培养,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是代表委员谈论的热点话题。
“DeepSeek横空出世,震惊了国人和世界,社会各行各业再次感受到了AI带来的冲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黄震意识到,教育面临一场大变局。
有了DeepSeek,学生还用在教室里学知识吗?当任何智能手机都能接入超越教师认知范畴的AI系统,学校拥有的经过数十年教学训练的教师,藏书以十万、百万计的图书馆,构建的神圣知识殿堂,在AI大模型下会不会崩塌?学生会不会出现“AI依赖症”?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已看到知识的获取,信息的搜集、组织、整合,文生视频等变得易如反掌,教育变革必须还原其本源,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在于对学生的唤醒、激励和鼓舞,让学生有更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思辨。”黄震表示,教育的核心价值必须回到培养AI无法替代的人的素养,即价值观、审美观、人文情怀、思维力和判断力。每个人大脑深处的价值观,将决定每个人的认知模式或思维模式。因此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好学生的价值引领工作,培养有家国情怀、志存高远的人。
如何从工业时代的教育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黄震认为,必须深入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育评价和招考模式。
“望远镜扩展了人类的视野,而非取代眼睛本身。”他以此为比喻,AI相当于每个人拥有了一个超级大脑,我们必须是“+AI”,让AI帮我们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变得更聪明,而不是“AI+”,让AI成为主体,使我们丧失自我。
“未来已来,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大变局,学生应该怎样学?老师应该怎样教?学校应该怎样办?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教育必须变革去迎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黄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