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报道,美国私营企业“直觉机器”公司近日示,该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雅典娜”前一天在月球着陆时侧翻,导致电池耗尽后无法继续充电,任务已提前结束。据报道,“直觉机器”公司说,“雅典娜”传回地球的图像显示,其在月球表面侧翻。结合太阳光角度、着陆器太阳能电池板的方向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任务团队认为“雅典娜”无法充电,因此其任务已提前结束。着陆器在电池耗尽之前仍加速完成了几项科学任务,相关团队正在评估收集到的数据。
据了解,“雅典娜”着陆器的这次任务,原本承载着多项重要的科学探测使命。它携带了包括钻探设备和质谱仪、激光反向反射器阵列等在内的多种先进科技设备仪器,计划在月球表面测试通信系统,并部署可在月面跳跃的无人机。此外,着陆器上还搭载了一辆由日本Dymon公司制造的技术演示机器人“Yaoki”。这些设备和技术的运用,原本有望为人类对月球的深入了解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然而,由于着陆时的侧翻,这些计划都化为了泡影。
月球着陆器“雅典娜”(资料图)
美国上一次成功登陆月球还是1972年的阿波罗17号,至今已经过去52年,人们本以为航天大国美国在52后王者归来,探测器降落如“完美转体三周半”一样的姿态落地,没想到却成了“倒栽葱”,不得不说,憋了52年的美国,确实憋了一坨大的。不过话说回来,相对于被月球岩石硌脚,更可靠的理由是美国航天技术的问题,毕竟有前车之鉴——2024年1月,美国Astrobotic 公司的 “游隼” 号月球探测器在发射阶段就因为技术问题失败,连大气层都没出去。
一次失败可能是意外,连续两次失败,只能说明现在美国航天的水平十分有限,登月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过去中国登月八战八胜,让全世界都以为,登月实在是太容易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前赴后继,但现在除了中国之外,成功登月的国家寥寥无几。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不是登月太简单,而是中国太强了。
月球着陆器“雅典娜”(资料图)
需要指出的是,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近十年,中国航天发展速度迅速。在国际上,我国以往主要是以“跟跑”为主,现在可以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且在一些领域处于“领跑”的位置,这些都是靠几十年来不断的积累。他还表示,“未来,航天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的技术、航天产品等走向世界。”
要知道,天问三号任务作为火星探测的新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技术上的全面突破。此前,天问一号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火星气候从冰期到间冰期的全球性转变,为人类理解行星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此同时,中国空间站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神舟十六号任务圆满完成154天的在轨实验,推动了空间科学在生命医学、材料物理等领域的应用转化。
月球着陆器“雅典娜”(资料图)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025年,中国科技再次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的成就更是让世界瞩目。多颗卫星和载人航天器的成功发射,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深厚底蕴,更巩固了其在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从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从空间站建设到载人登月计划,中国正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太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