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雅典娜”“摔死”,美计划彻底乱了,微妙时刻,中国传来好消息
创始人
2025-03-14 19:40:24
0

据看看新闻报道,美国私营企业“直觉机器”公司近日示,该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雅典娜”前一天在月球着陆时侧翻,导致电池耗尽后无法继续充电,任务已提前结束。据报道,“直觉机器”公司说,“雅典娜”传回地球的图像显示,其在月球表面侧翻。结合太阳光角度、着陆器太阳能电池板的方向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任务团队认为“雅典娜”无法充电,因此其任务已提前结束。着陆器在电池耗尽之前仍加速完成了几项科学任务,相关团队正在评估收集到的数据。

据了解,“雅典娜”着陆器的这次任务,原本承载着多项重要的科学探测使命。它携带了包括钻探设备和质谱仪、激光反向反射器阵列等在内的多种先进科技设备仪器,计划在月球表面测试通信系统,并部署可在月面跳跃的无人机。此外,着陆器上还搭载了一辆由日本Dymon公司制造的技术演示机器人“Yaoki”。这些设备和技术的运用,原本有望为人类对月球的深入了解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然而,由于着陆时的侧翻,这些计划都化为了泡影。

月球着陆器“雅典娜”(资料图)

美国上一次成功登陆月球还是1972年的阿波罗17号,至今已经过去52年,人们本以为航天大国美国在52后王者归来,探测器降落如“完美转体三周半”一样的姿态落地,没想到却成了“倒栽葱”,不得不说,憋了52年的美国,确实憋了一坨大的。不过话说回来,相对于被月球岩石硌脚,更可靠的理由是美国航天技术的问题,毕竟有前车之鉴——2024年1月,美国Astrobotic 公司的 “游隼” 号月球探测器在发射阶段就因为技术问题失败,连大气层都没出去。

一次失败可能是意外,连续两次失败,只能说明现在美国航天的水平十分有限,登月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过去中国登月八战八胜,让全世界都以为,登月实在是太容易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前赴后继,但现在除了中国之外,成功登月的国家寥寥无几。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不是登月太简单,而是中国太强了。

月球着陆器“雅典娜”(资料图)

需要指出的是,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近十年,中国航天发展速度迅速。在国际上,我国以往主要是以“跟跑”为主,现在可以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且在一些领域处于“领跑”的位置,这些都是靠几十年来不断的积累。他还表示,“未来,航天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的技术、航天产品等走向世界。”

要知道,天问三号任务作为火星探测的新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技术上的全面突破。此前,天问一号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火星气候从冰期到间冰期的全球性转变,为人类理解行星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此同时,中国空间站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神舟十六号任务圆满完成154天的在轨实验,推动了空间科学在生命医学、材料物理等领域的应用转化。

月球着陆器“雅典娜”(资料图)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025年,中国科技再次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的成就更是让世界瞩目。多颗卫星和载人航天器的成功发射,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深厚底蕴,更巩固了其在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从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从空间站建设到载人登月计划,中国正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太空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机房电梯楼层显示器异常解决指... 电梯 无机房电梯楼层显示器异常怎么办? 别急,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首先,我们要了解无机房电梯楼层显示...
中端性能机大乱斗:加米耀酷真,... 近期,中端手机市场迎来了多款新品,包括一加Ace 5、REDMI K80、荣耀GT、真我Neo 7以...
原创 预... 从销量上来看,两千元左右的手机更受大众消费者的喜爱,这其中爆发了不少爆款手机,而国内各大手机厂商也都...
“最准最快最久最少”纷纷亮相,...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一直都是进博会上“最卷”的展区之一。要得到关注,不拿出“绝活”不行。在本届进博...
原创 千... 在上个月联发科抢先高通,率先发布了自己的新款旗舰处理器天玑9400,并且在新机这块也比搭载高通的骁龙...
原创 日... 科技浪潮的奔涌向前,正重塑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近年来,AI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让科幻作品中的奇幻场...
叠彩区:加快促进“人工智能+”... 3月13日,记者在位于叠彩区北仓路的力源智能配送中心看到,3000平方米的仓库里,17台橘黄色的小机...
eaapp错误代码ec201怎... eaapp是许多玩家常用的游戏平台之一,像ea的体育竞技类游戏,在游戏市场中热度极高。但一些玩家在使...
座头鲸迁徙1.3万公里或创纪录 ◎荆晶 海洋生物学家发现,有一头先前生活在太平洋东部海域的雄性座头鲸出现在印度洋西海域,两地距离超过...
新型显示产业前景广阔 ● 本报记者 康曦 12月19日-20日,以“显示无处不在·映照万千气象”为主题的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