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中心节能到污水处理升级,从供热系统优化到土壤修复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步入第二个十年之际,一场绿色浪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近日,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天津市节能环保中心、河北省绿色发展服务中心聚焦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联合发布《京津冀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2024-2025)》。23个典型案例聚焦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涵盖建筑、工业、交通、数据中心、供热、市政基础设施等多领域,旨在推动区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精选创新案例 助力多领域绿色转型
遴选过程严谨,注重技术创新。案例所涉技术深度对接京津冀产业布局,突出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和示范性,91.3%的案例技术拥有发明专利。遴选过程经过符合性审查、材料初审、技术答辩、现场审核等多个环节,确保入选案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覆盖领域广泛,提出产业绿色转型方案。建筑领域中,装配式装修让房屋搭建更高效环保,智慧照明系统和数字能源管理平台节能又智能;工业领域内,压缩空气能源供应系统与高耗能设备智能调控技术,助力工业节能升级;供热领域的固体电蓄热锅炉、大温差吸收式换热机组等设备,让供热更高效;数据中心通过海量数据冷热分层存储技术、空调系统在线节能改造等相关技术降低能耗;市政设施里,超级充电站、5G基站节能改造等技术各显神通;生态环境方面,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守护绿水青山。这些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与创新成果,为推动区域产业绿色发展、实现低碳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方案。
展现最新成效 驱动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时效性强,反映绿色低碳领域最新进展。入选案例为近3年内成功实施且稳定运行一年以上案例,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数据归档系统案例,采用冷热数据分层存储技术,实现在线、近线和离线数据的分级存储管理,与全在线存储模式相比较,最高可降低存储能耗93%,填补了国内数据中心IT系统软件节能管理空白,可推广至卫星、气象、影视等海量数据存储场景。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数据机房
天津滨海新区粉煤灰储罐防水保温防腐项目案例,采用沥青柔性卷材+无机刚性材料工厂预制复合防水技术,解决大型储罐防渗防腐难题,适用于地下工程、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领域,项目单个库标称容积达6万立方米,是天津市同类型最大单体储存容积密闭库。
天津市滨海新区渤龙湖科技园粉煤灰储存罐防水保温防腐项目
张家口崇礼区二道沟热源厂煤改电项目作为2022年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创新采用110千伏直入式大模块固体电蓄热技术。项目配置单机48.5MW蓄热装置,通过谷电时段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存储,峰电时段释放供热,实现电网削峰填谷与清洁能源高效利用。该案例技术突破性采用高压直供模式,省去变电站建设环节,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有效提升绿色电力消纳能力。
张家口崇礼区二道沟热源厂煤改电项目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十四五”以来,京津冀三地中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京津冀三地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交流合作,依托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生态日等重要平台,协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宣传活动。此次典型案例发布标志着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未来,三地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深化区域协作机制,为全国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京津冀样板”。
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已踏上新征程,23个典型案例成为有力开篇。它们将汇聚绿色发展力量,引领低碳转型浪潮,为绘就美丽中国生态画卷贡献京津冀力量。
来源:北京号
作者:发展北京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