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可控核聚变实现了吗?有哪些优势?会带来哪些改变?
创始人
2025-03-20 20:00:35
0

太阳的能量源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人类对“人造太阳”的探索已持续半个多世纪。从1952年氢弹试爆揭示氘氚聚变的巨大能量,到今日全球科研团队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不断突破,这项技术正从科幻构想逐步走向现实。尽管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但近年来的进展已让人们看到曙光。

一、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现状

目前,可控核聚变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多项突破性成果为其迈向实用化奠定了基础。国际上主流的实现路径包括磁约束(如托卡马克装置)和激光惯性约束两种方式。托卡马克因技术成熟度较高,成为全球研发的重点。例如,欧洲的JET装置在2021-2023年创造了69兆焦耳的聚变能输出纪录,验证了托卡马克路线的可行性。中国的“中国环流三号”也在2024年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的高约束模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磁约束领域进入国际前列。

然而,实现“稳态自持燃烧”——即持续、稳定的能量输出——仍是核心挑战。等离子体电流驱动、燃料加料与氦灰排放、材料耐受性等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聚变反应产生的氦灰若堆积在等离子体芯部,可能导致反应中断;而高能粒子对装置材料的侵蚀也可能缩短设备寿命。尽管困难重重,人工智能的引入为等离子体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加速了实验参数的优化。

二、可控核聚变的独特优势

燃料近乎无限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主要燃料。氘广泛存在于海水中,每升水可提取约0.035克氘,其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氚可通过锂资源制备,而全球锂储量(尤其是盐湖和海水中的锂)足以支撑未来能源需求。相较于化石燃料的有限性和铀矿的分布不均,聚变燃料的丰富性将彻底解决能源稀缺问题。

环境友好与安全性

核聚变不产生温室气体或长寿命放射性废物,反应副产物仅为惰性气体氦,且一旦反应条件不满足,聚变过程会立即停止,避免了类似核裂变的熔毁风险。这种“固有安全”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清洁能源。

能量密度极高

1克氘氚混合燃料的聚变反应可释放相当于8吨石油的能量。若实现商业化,一座聚变电站的发电量可满足数百万家庭需求,且占地面积远小于传统核电站。

三、技术突破将带来的变革

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一旦可控核聚变实现商用,能源供给将从“资源争夺”转向“技术竞争”。传统石油、煤炭产业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电力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据预测,2035年前后,首批商业化聚变示范堆可能并网发电。中国自2022年加速布局,涌现出能量奇点、星环聚能等企业,与欧美公司同台竞技。

推动科技与工业升级

聚变研究衍生出的超导材料、等离子体控制、高温材料等技术,已渗透至医疗、航天等领域。例如,高温超导磁体的突破不仅缩小了聚变装置体积(建设成本可降至1.5亿元级别),还为磁悬浮列车、核磁共振成像提供了新方案。

促进国际合作与地缘政治缓和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由中、美、俄等七方共同推进,尽管因成本超支和工期延误(最新预算达220亿美元,氘氚实验推迟至2039年),但其“共享成果”的模式为跨国科研合作树立了典范。能源的普惠性可能削弱因资源分配引发的冲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协作方向转型。

四、展望:从实验装置到“能源自由”

可控核聚变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能源自由”。当前,各国正从两条路径并行推进:一是依托国家项目攻克关键技术,如中国的“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二是鼓励商业公司参与创新,全球聚变初创企业近五年已获65亿美元投资,70%的企业计划在2035年前完成示范堆建设。

未来,若聚变电站普及,人类将告别限电、污染与能源危机,星际航行所需的庞大能量也可能由此获取。正如20世纪电气化改造社会一般,这场“能源革命”或将重新定义文明的高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预... 从销量上来看,两千元左右的手机更受大众消费者的喜爱,这其中爆发了不少爆款手机,而国内各大手机厂商也都...
“最准最快最久最少”纷纷亮相,...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一直都是进博会上“最卷”的展区之一。要得到关注,不拿出“绝活”不行。在本届进博...
eaapp错误代码ec201怎... eaapp是许多玩家常用的游戏平台之一,像ea的体育竞技类游戏,在游戏市场中热度极高。但一些玩家在使...
新型显示产业前景广阔 ● 本报记者 康曦 12月19日-20日,以“显示无处不在·映照万千气象”为主题的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
大模型专题:6G网络面向大模型... 今天分享的是:大模型专题:6G网络面向大模型的分布式学习白皮书 报告共计:24页 6G网络愿景是实现...
努比亚Z70 Ultra星空版... 近日,努比亚手机官方宣布,其最新旗舰机型Z70 Ultra星空典藏版将于2024年11月21日正式发...
原创 千... 在上个月联发科抢先高通,率先发布了自己的新款旗舰处理器天玑9400,并且在新机这块也比搭载高通的骁龙...
空净十大品牌IAM“净润大师”...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本届进博会立足全球视野和创新科技,为推动中国高水...
星海系列:人形机器人与AI大模... 今天分享的是:星海系列:人形机器人与AI大模型之Robot+AI的Transformer之旅 报告共...
经济日报观察:国产手机为何集体... 近1个月来,国产手机新品密集发布。华为终端负责人日前在社交媒体透露,备受关注的华为Mate70系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