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技术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营销领域,AI的崛起更是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近日,天下秀数字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檬在2025克劳锐第9届新媒体生态大会上向记者分享了他对AI与创作者经济结合的深刻洞察,以及他最新出版的书籍《AI红利:创作者解锁万亿市场》的创作初衷。
他在新书《AI红利》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AI将淘汰网红。这一观点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AI将淘汰网红,但不会消灭红人产业
“AI对于这个行业是颠覆式的改变。”李檬解释道,“从PC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以红人为核心的创作者经济,每个时代的变化都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和中间层的衰减。我认为AI会最终把应用干掉,未来可能‘眼镜’会成为新的入口,人们将不再关注内容在哪个应用上,而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博主。”
他在采访中指出,尽管内容创作者创造了大量流量,但收入分配却不尽合理。据其观察,移动互联网上90%以上的内容由创作者创造,但他们的收入仅占全球广告预算的5%-10%,国内红人营销在数字广告中的占比也仅为30%左右。他坚信 AI 将改变这一现状,弱化应用的价值,使“眼镜”成为新的入口,让创作者在流量和收入池中分得更大份额。
李檬进一步指出,AI将极大化满足个性化需求,使红人能够更高效地与粉丝互动。例如,当红人拥有数百万粉丝时,很难一一回复每个粉丝的问题。但有了AI后,红人可以根据每个粉丝的喜好和习惯,用不同的方言和方式与粉丝交流,甚至产生出多个分身,从而提高交互效率和粉丝粘性。
他强调:“结合每个粉丝的喜好设定交流方式,产生分身,未来甚至可能出现纯粹虚拟的 AI 红人。”他认为这并不是消灭红人产业,而是提高效率,让红人在流量和收入池中分到更多预算。
AI将使广告越来越细分化
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天下秀推出了“灵感岛”这一AI工具,旨在帮助创作者在内容创作、分发和流量运营等方面提高效率。李檬表示,“灵感岛”依托现有的大模型,聚焦服务内容创业者,通过智能生图、图生视频、智能混剪、数字人等技术,以及矩阵账号管理、多平台一键分发等功能,优化内容生产与分发的全链路。
“AI将来一定是细分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AI解决所有人的问题。”李檬强调,“灵感岛”的定位是在垂直领域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例如,通过分析创作者的历史创作记录和粉丝喜好,为创作者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创作建议;通过AI算法实现品牌与达人的精准匹配,帮助创作者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
李檬表示,AI将进一步提升广告效率,降低成本。他回忆起2019年提出的“网红将淘汰广告公司”的观点,并指出当时这一观点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现在,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告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变革。
他认为,AI 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广告行业从“浪费50%广告费”的时代,迈向“90%广告费都对应”的精准营销时代。他以购物搜索为例,说明 AI 如何通过记忆和推荐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广告效率。
“AI将使得广告的细分化越来越多。”李檬解释道,“比如,当你问AI一个关于头疼的问题时,AI会根据你的地理位置、历史记录等因素,为你推荐最适合你的药品和治疗方法。这种精准的广告推送将极大提升广告效果,降低广告成本。”
他还提到,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告将越来越与内容创作者紧密结合。未来,广告将不再是简单的曝光模式,而是与创作者的内容完全嵌入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商业链路。这将为内容创作者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收入。
人格化AI角色成为未来核心竞争点
李檬认为,AI虽然降低了形式创作的门槛,但却抬高了情感穿透的阈值,AI倒逼人类回归创作本质。
“AI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形式创作的门槛,使得创作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他说,“但是,真正的创作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堆砌和模仿,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和穿透力。AI很难完全替代人类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性和深度。”
因此,他认为AI的兴起反而促使创作者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内容质量。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于培育人格化AI角色对未来广告营销的影响,李檬表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他说:“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格化AI角色将成为未来广告营销中的核心竞争点。”
他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抖音等平台上启用个人AI分身,以延长自己的IP生命周期。这种现象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和互动方式,也为广告营销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人格化AI角色可以更好地与粉丝建立情感连接和信任关系。”李檬解释道,“它们可以根据粉丝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互动和推荐,从而提高粉丝的粘性和忠诚度。同时,它们还可以为品牌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广告形式和内容创意。”
最后,他指出,培育人格化AI角色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只有那些真正具备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才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
上一篇:我国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