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上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开幕,年会将持续至3月31日。
今年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名演讲嘉宾将齐聚一堂。
重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投资北京大会、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式、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
平行论坛作为论坛会议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将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双碳绿色、基础研究、人才智库、金融创投等热点议题举办60场。其中,开放科学国际论坛、海洋科学与发展论坛等20场为首次举办。由12家部委主办21场,30余家国际组织与机构主办承办18场。
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将按照“1+10+X”模式,举办20余场供需对接活动。“1”指的是一场开幕式,即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
“10”指的是十大品牌活动,包括国际技术交易对接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全球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年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对接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北京对接会,国家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对接会,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场对接会,重点领域成果发布与供需对接会等。
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的总决赛也将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举办。
本届大赛吸引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参赛。其中,境外项目数量达到1298个,占比超四成。
据统计,人工智能领域参赛项目数量则达812项,其中,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计算、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企业占比达到20.8%,参赛项目吸引了英诺天使、中科创星、招商局创投等十余家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领域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脑机接口、基因治疗、激光质子刀、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还组织策划了20余场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相比往年,主体更加多元,参与主体丰富多样,覆盖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初创企业、投资机构、高等院校、青年科创团体等。同时,围绕细胞和基因治疗、可控核聚变、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产业创新、科技金融以及科技赋能社会发展等方向举办企业专场活动,分享行业最新科技成果。
此外,活动形式也进一步融合创新,将在海淀、石景山、朝阳三区,同期举办文化展演、户外科普、科技嘉年华、科技创新节等科技文化活动,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让创新思维融入大众生活。
文/本报记者宋霞
·关注·
“人工智能主题日”将发布多项重磅成果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2025中关村论坛将举办“2025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系列活动,以“积淀·涌现”为主题,搭建“2+5+N”活动架构,通过100场主题演讲、20场圆桌对话、多项重磅成果发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治理、产业协同与生态共建。
推动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本届主题日设置两场核心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将于3月29日开幕,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现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等话题展开研讨,发布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智能体技术创新等战略级成果,并揭牌新型研发机构,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
3月31日举办的AI未来论坛:创新·投资·全球化则汇聚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代表和优秀创企创始人,探讨资本赋能硬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二期基金合作子基金签约;同时发布《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方案》和“投中榜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
中国具身智能大会、AIforScience青年论坛、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以及区块链与隐私计算论坛,将直击人工智能技术纵深与跨界融合。
从具身智能的产业生态构建,到AIforScience的科研范式变革;从通用智能评测标准突破,到数据价值释放,再到人工智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五大论坛系统性覆盖技术攻关、产业落地与人才储备,发布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工具、行业应用的创新成果,推动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发展。
本次主题日还精心策划了10场特色活动,涵盖人才发展、数据要素、融合应用、未来产业等多个主题。从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发布,到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全球创新服务网络启动,再到6G与AI融合路径探讨、医学AI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串联政产学研资源,推动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建设算力跨域调度运营体系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届主题日将发布多项重磅成果。
其中,发布人工智能创新街区亮点成果,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是海淀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率先提出的一个全新建设理念,简单理解,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街区发展,推动产城人全方面提升,用大模型思维建设一个“会学习、能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超级城市智能“生命体”。
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调度平台也将在人工智能主题日上发布。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调度平台积极整合国内各地的算力资源,构建起覆盖多地的算力生态网,实现算力资源的协同与优化配置,建设算力跨域调度运营体系。
在金融投资方面,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二期基金合作子基金将签约,推动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构建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一期、二期基金规模各50亿元,三期基金规模100亿元,科技成长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
发布AI100青年人才计划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主题日”将首次系统性构建青年科创友好生态,通过三大核心板块——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发布AI100青年人才计划、AIforScience青年论坛聚焦前沿技术与青年人才、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探索人才贯通培养,为全球青年科学家、创业者和青少年搭建“创新-实践-成长”的全链条平台,助力青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梦想照进现实。
AI100青年先锋计划以挖掘最具潜力的青年人才为目标,形成“人才驱动技术、技术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生态”的闭环。
在构建全球化人才评价体系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智囊团”作用,加大校地合作和政企合作,丰富学术产业交流活动,搭建政府、学界与产业的桥梁,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文/本报记者 温婧
统筹/余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