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州市天台县洪畴镇的红石梁产业园里,青岛科技大学教授郭磊作为新引进的高端创业人才,带领着科研团队聚焦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低温解联、高选择性断链、精准调温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废橡胶低温和精准调温力化学再生工艺及连续化成套装备,在大幅提高再生胶综合性能的同时,实现工艺耗时缩短90%以上,能耗降低30%以上,有力推动了当地传统橡胶产业跨越转型。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实一个实体,带动一个产业。”天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天台县聚焦“三支队伍”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探索推进创新、产业、教育、人才“四链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据介绍,天台县紧扣机电、橡塑、产业用布、生物医药、汽车用品等重点产业领域需求,瞄准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实施“才聚天台”计划,目前已与80余名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合作,51家人才创业企业成功落户,其中已培育规上企业7家、亿元企业1家。
为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天台县还建立人才企业融资帮扶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制信贷融资方案,帮助其解决后续发展融资难题。目前,已累计为人才企业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创业担保、科创担保326次,担保金额超1.2亿元。
秉持“两条腿,走路稳”理念,天台县在做好“外引”的同时,还加强“内培”力度,“一盘棋”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工作。
“以前进口的同类产品比国产贵十倍以上,还极易损耗,如今我们公司生产的这根带子能让农机顺利度过一个农忙季,工艺属国内首创。”谈到自家产品,浙江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干才勇颇感自豪。今年4月份才投产的农机带生产线,已经为公司带来了上千万元的国际订单。
创新发展的背后是强劲的人才驱动,浙江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四海,参加国内、国际培训是我们技术人员的工作常态。”公司技术副总经理黄军介绍,今年上半年已选派4位车间主任去银轮总部参加“精益生产管理”培训,而面向普通工人的技能培训已覆盖176人次。
同时,四海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试点企业,两年来已累计引导102名员工报考获得橡胶硫化工、炼胶工、成型工等中(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我们着力于培养稳定的高技术人才队伍,为人才创造学习条件,搭建成长平台。企业未来的发展,得靠他们。”干才勇说。
目前,天台县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多方联动聚力育才,充分挖掘人才发展潜力,实现“技效双提,工企互促”的良性循环。去年以来,共评选“台州技工”503人,入选“浙江工匠”2人,新增技能人才6846人,同比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