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AI智能不断升级,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该行业板块未来将有哪些变化?投资者应该关注哪些领域?近日,记者采访了南京证券研究员李栋,为读者提供专业建议。
李栋表示,海外方面,OpenAI发布智能体,引发海外agent产业创新热潮。2025年1月,OpenAI发布了名为Operator(操作员)的智能体(agent),OpenAI将其描述为一个可以上网为用户执行任务的智能体。在演示中,用户只需要输入需求,Operator就可以完成餐厅订位、购买日常用品、预订比赛门票等任务。据官方介绍,Operator由一种名为“计算机使用代理(Computer-Using Agent,CUA)”的新模型提供支持,通过强化学习,将GPT-4o的视觉能力与高级推理能力相结合,让Operator可以“看到”(通过屏幕截图)并与浏览器 “交互”(使用鼠标和键盘所允许的所有操作),使其能够在网络上采取行动,无需通过自定义API(应用程序接口)集成。
国内方面,AI应用方面的政策不断落地,持续加强人工智能与具体产业的融合。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大会强调,要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具体到重点省市的情况是,北京:2025年2月,北京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 年)》。《行动计划》指出,预期到2027年底,北京市突破百余项具身智能关键技术,产出不少于10项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显著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据称,北京市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 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
广东: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希望广大有远见、有抱负的投资者、创业者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奔赴破土而出的产业盛宴,共同迎接人机共生的智能世界。2025年4月, 广东省举行《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表示,正在制定《广东省 “人工智能 +” 行动方案》,聚焦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重点领域,计划培育100个示范应用场景与500个示范案例,形成比较成熟且可大规模推广的应用标准,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落地提供明确方向与规范。
李栋认为,AI作为新一轮产业趋势,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迭代、模型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推理成本的不断下降,有望持续赋能到各行各业,目前海外已经在模型层和垂直应用(AI+教育、AI+医疗等)取得商业化进展,国内AI顶层框架持续落地,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并涌现出以Deepseek、通义千问、豆包为代表的优质大模型,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互联网巨头、AIDC、AI电源等环节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AI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H20存在断供风险、国产AI芯片进展不及预期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许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