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除了“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在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另外两大基金。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主题周正式启动,一系列重磅举措也随之公布,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
这只由云启联合与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上海交大工研院发起设立的基金,总规模达3亿元,面向全球初创期、早期人工智能科创企业,重点布局大模型行业应用、具身智能、AI4S、AI芯片等前沿领域。
这些领域都是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的热点和未来趋势,大模型行业应用正在改变众多行业的运作模式,具身智能有望让机器人等设备更加智能地与人类互动,AI4S将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AI芯片则是支撑人工智能高效运行的关键硬件。
通过这只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希望能够为这些领域的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进而推动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实现高校、市场机构和产业价值共创。
交大科技产业校友网络遍布全球,这为“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校友不仅在各自领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经验,而且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可以成为基金触达高潜早期创业项目的重要纽带,帮助发现那些有潜力但可能被传统投资机构忽视的优秀项目,为基金的投资决策提供更多的视角和信息,从而提高投资的成功率,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
除了“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在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另外两大基金。
其中,“AI光临计划荣誉基金”规模为1000万元,面向AI及交叉专业学生、青年科学家,旨在推动开展前瞻性、创新性、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科研项目。
这笔资金对于那些怀揣创新想法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年轻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它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一些全新的研究方向,比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医疗诊断流程、提高教育资源的个性化分配等,这些研究项目不仅可能在学术上取得突破,更有可能在未来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AI全球链计划”则通过2亿元的引才基金,面向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通过这一计划,积极引进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和学者,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还能为国内的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将进一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激发更多的创新灵感,使上海交通大学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网络更加完善,形成一个良性的人才循环。
与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还发布了“AI十条”,这是一套全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政策组合拳。其中涵盖了实施人工智能学科跃升计划、AI For Science种子计划、推进校内科研布局中设立AI专项行动计划等多个方面。
这些措施从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出发,旨在全方位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实力,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
AI十条包括:
1. 实施人工智能学科跃升计划。全力建设AI学科,夯实交大人工智能学科的全球引领地位。
2. 实施AI For Science种子计划。聚焦“传统方法尚无法突破的高价值科学问题”,培育一批具有学术或产业影响力的成果。
3. 推进校内科研布局中设立AI专项行动计划。在学校STAR计划、医工交叉、深蓝计划等项目中设立AI专项,探索AI驱动医学、海洋等研究新范式。
4. 实施智慧文科建设提升计划。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推动开放科学数据工作,设立智慧文科重点项目,促进文科科研范式创新。
5. 实施AI For Engineering赋能计划。支持跨学科团队,推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和战略价值的成果。
6. 实施AI+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培育建设支持计划。支持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和标杆产品。
7. 建强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动校内外资源,建立跨区域成果共享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化应用,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8. 变革“AI+HI”育人新模式。推动“AI+HI”“双驱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知识与人格并进、效率与温度并存、智能与智慧并重的育人格局。
9. 实施校园AI文化氛围提升计划。打造“交大AI周”品牌活动,举办AI创新大赛,全面提升校园AI氛围。
10. 建设校园智慧决策与服务系统。围绕教学、资产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引育、学生心理健康、学术资源供给等领域,建设一批智能决策与服务系统。
输入以下数字,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