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变「辅助」,亮起的不只是安全黄灯?
创始人
2025-05-09 02:20:21
0

作者 | 耿宸斐

一路高歌猛进的“智驾”被按下了暂停键。小米SU7事故后半个月,工信部出台了监管文件限制智驾功能及宣传,有参会人士透露了几大重点:L2不允许用“接管”进行宣传、不再受理“代客泊车”等驾驶员不能完全控制的功能、不允许公测等。

最新消息是,5月4日,小米调整了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在这场掀起舆论危机的车祸事故之前,小米等几家新能源车企进行了一轮配股融资,刚准备加满弹药推动“智驾平权”。

3月,小米、比亚迪各自配股融资425亿港元和435亿港元,蔚来也宣布拟配售约1.4亿股A类普通股融资40.3亿港元。其中,比亚迪和小米均选择高位配股,蔚来则在股价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实施配售。

消息传导至二级市场,引发了担忧情绪。配股公布后,比亚迪股价应声下跌超7%,小米单日市值蒸发近千亿港元,蔚来股价也一度跌超8%。尤其是小米的暴跌,进一步带动恒生科技指数大幅下挫,单日跌幅达3.82%。

车企推行智驾以来,智能驾驶一直是整车成本的占比大头。盖世汽车的数据显示,去年智能驾驶研发占车企总支出的38%,成为仅次于电池的第二大成本项。

以此次配股的三家车企为例,比亚迪计划投入高达1000亿元用于智能化研发;截至2024年年底,蔚来在智驾领域的研发投入高达460亿元;小米方面,雷军则透露其每年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

车企急于通过中低档车型扩大智驾规模以摊薄成本,却不料黄灯亮起,费钱的智能驾驶开始变得烫手。

01

智驾降本难

算法专家傅聪指出,根据不同车型和配置,当前市面上的智驾系统的整体成本在几千元至两三万元之间浮动,约占整车总成本的5%至15%。随着高阶功能的加入,比如激光雷达、冗余控制,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

在智驾的研发模式选择上,以蔚小理为主的新势力是自研的代表,但傅聪表示,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车企会采取“自研+外采”的混合模式。

比如,理想汽车在高端车型上,采用了自研的AD Max智能驾驶系统,在中低端车型上,则采用外部供应商的方案。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的低阶版本也选择外采途径。

据傅聪介绍,这样做既能保障核心能力的自主可控,又可通过外部成熟方案加快产品落地。不过外采会在部分环节抬高智驾系统的整体成本,比如组合导航外采的成本可能上万,但是自研只要千元的成本。

蔚来管理层也曾在财报会上透露,相较于采用4颗Orin芯片,其自研的神玑NX9031智驾芯片可节省约1万元成本。

硬件层面,激光雷达是核心成本。尽管激光雷达近年来价格不断下探,已至千元左右,但在主打性价比的汽车市场中,激光雷达堆叠仍旧带来不低的成本。

在这一背景下,车企开始采用差异化的智能驾驶方案:在基础款车型上主推成本更低的纯视觉方案,而在高阶版本中则配备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激光雷达”的融合路线。

例如小米,SU7标准版NOA加载的智驾系统Xiaomi Pilot Pro采用纯视觉模式;Pro版、Max版和Ultra版本中提供更高阶的Xiaomi Pilot Max智驾系统,采用视觉+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模式。

即便是一向坚持视觉+激光雷达融合方案的蔚来,在新品牌乐道中,也推出了纯视觉版。

种种变动表明,各主机厂的智驾成本压力极大,尽力将各个硬件成本压到更低。但现实是,硬件降本只是表面,纯视觉方案存在不低的隐性成本。

纯视觉方案依赖庞大的数据训练模型。

“算法需要不断适应新城市、新场景、新法规,模型训练成本包括服务器、算力、人员都比较高。标注数据方面,头部企业的总投入往往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这是因为自动驾驶对数据质量要求极高,尤其是涉及多模态融合和3D语义级别的精细标注,单条数据的成本就可能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傅聪告诉我们,算法与数据标注是纯视觉方案研发成本中最难压缩的部分。

可见无论选择哪种技术路径,智能驾驶都躲不开烧钱。押注智驾为下一个行业决胜点的车企们,到目前为止,大多还没能看到回报。

小米汽车在2024年售出13.69万辆,但全年亏损高达62亿元,平均每辆车亏损约4.5万元;蔚来更甚,单车亏损达10万元。

02

智驾等待放量

推动硬件降本多年对车企账面收效甚微,如今,推动规模化成为智驾降本的核心路径。

今年初,比亚迪发动“智驾平权”。智能驾驶的竞赛瞬间由高档车市的局部战争,渗入到各细分车市的全面战争。

2月,比亚迪宣布将在王朝、海洋全系车型搭载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功能,其中10万级以上车型全系标配、10万级以下车型多数搭载。下至7.88万元的海鸥,上至24.98万元的宋L EV,首批21款新车都具备高阶智驾能力,且增配不加价。

这直接打破了智驾行业原有的定价逻辑。在此之前,搭载智驾的车型最低价格普遍在20万以上。

面对比亚迪的“掀桌式”打法,有从业者认为,这是以“换一种说法”的方式,将原本集中在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功能进一步下放至中低价位车型,以加快普及节奏,带动智驾规模化。

行业共识是,规模化量产才是推动智驾成本下降的关键。只有实现大规模上车后,才能通过走量均摊研发成本。智驾真正的放量关键,在于10-20万元这一主流价格带的市场能否打开。

光大证券基于交强险数据测算,2024年国内L2+城市智驾渗透率约5%-6%;其中,25-40万价格带的L2+城市智驾渗透率已达20%以上。相比之下,10-20万元价格带L2+城市智驾渗透率尚不足0.2%。

造成这一局面的,既有成本的因素,也与用户心智相关。“普通用户对智驾的认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傅聪表示。

尤其在智驾配置降级的中低价位车型上,功能减配进一步放大了用户认知不足的安全隐患。

在小米的车祸事故中,座驾小米SU7标准版为纯视觉方案,“夜间行驶,又遇上道路施工,对于依赖纯视觉方案的系统来说,挑战极大。”有业内人士表示。

傅聪指出,目前智驾系统能在测试或体验中“表现出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多演示场景本身就包含在模型训练数据中,因此系统能够应对得游刃有余。但现实生活中远比训练环境复杂,对于所谓的“corner case”,即极少见但复杂度极高的场景,由于数据覆盖不足,往往难以通过传统训练方式彻底解决。

行业一度将“智驾能力”视为车企能否“上牌桌”的关键,但如今规模扩张被迫放缓后,短期内智驾或成为压在车企身上的一座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机房电梯楼层显示器异常解决指... 电梯 无机房电梯楼层显示器异常怎么办? 别急,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首先,我们要了解无机房电梯楼层显示...
东风汽车集团申请阻燃柔性固态电... 金融界2025年1月3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阻...
中端性能机大乱斗:加米耀酷真,... 近期,中端手机市场迎来了多款新品,包括一加Ace 5、REDMI K80、荣耀GT、真我Neo 7以...
我市特步5G工厂入选国家5G工...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2024年5G工厂名录的公示》,我市特步5G工厂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
卫星化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卫星化学(00264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自动驾驶+跟踪巡逻+现场抓捕 ... 近日,在浙江温州的闹市区,特警巡逻队带着一台球形机器人一起巡街,引来不少路人的关注。 球形“机器警察...
360智脑张向征:构建安全可信... 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的数智化转型;与此同时,带来的相关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近日,在北京...
原创 3... 一、iQOO 12 参考价格:2659元(12G+256G)。 性能强劲,游戏无忧 首先不得...
原创 预... 从销量上来看,两千元左右的手机更受大众消费者的喜爱,这其中爆发了不少爆款手机,而国内各大手机厂商也都...
宁德时代取得温度传感器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4年12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