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OS 19即将登场,苹果也准备带来全新的AI功能阵容,其中一项特别实用的升级,就是加入了AI电池管理模式。这项新功能可以根据用户日常的使用习惯,自动优化电池续航,减少不必要的耗电。而且,不仅仅是单纯调整屏幕亮度或关闭后台应用那么简单,而是通过Apple Intelligence的AI算法进行更细致的调控,还会更精确地显示充电剩余时间。
特别指出的是,这项功能一开始是为了应对即将登场的超薄 iPhone 17 Air而诞生的。由于5.5毫米的机身极度轻薄,导致电池容量不如常规iPhone 17系列,苹果这次选择用软件来为硬件找补。不过AI电池管理模式不会只限于新机型,包括过去的iPhone 15 Pro和iPhone 16系列,只要能升级iOS 19并且硬件支持Apple Intelligence的iPhone都可以享有这项电池智能优化技术。
iOS 19预览版即将在6月9日的2025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发布,正式版也会随着iPhone 17系列登场,除了在视觉界面与功能性上持续进化,这次终于加入了去年“放鸽子”的AI技术,推出以Apple Intelligence为基础的新系统整合架构,其中就包括AI电池管理模式。
什么是AI电池管理模式?
简单来说,这项功能就是让你的iPhone更聪明地分配电力资源。AI将会通过大量历史数据与使用行为分析,自动判断哪些应用和系统功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耗电,并主动进行调整。
这样的调整方式不只是你以前经常使用的“低耗电模式”,而是更细致地根据你的使用习惯量身打造。例如,在你平常不太可能开启游戏App的时间段,自动限制该类App后台活动,甚至还会针对定位、蓝牙、通知等系统级功能进行动态优化。
这次升级的另一个所谓“亮点”是:锁定画面将新增一个“充电剩余时间指示”。这项功能会根据目前的电力与充电速度,实时估算出手机充满还要多久,适用于习惯利用零碎时间充电的用户。这也是iOS主动学习Android的实用功能,毕竟所谓的“充电剩余时间指示”,在Android手机上已经实现了七八年了。
不只是手机,Apple Watch未来也有望加入类似的电池管理技术,例如根据使用情景自动切换省电模式、延长屏幕显示时间等等。
而除了电池管理,iOS 19还会包含其他以AI为核心的升级,像是更聪明的Siri互动、更直观的搜索建议、全新改版的健康App,还有整体视觉风格朝vision OS灵感靠拢的玻璃透明感设计。
根据Bloomberg(彭博社)的说法,这次苹果对iOS 19的内部开发要求相当高,不仅要让新功能更实用,也特别强调稳定性是核心。毕竟近年来iOS每次大更新都容易伴随一些 Bug,这次则力求改变,打造一套稳定的系统版本。
未来当我们谈到“低电量模式”时,可能不再只是关闭后台活动降低屏幕亮度那么简单,而是AI会主动帮你判断怎么让手机待机更久,聪明地为你节能省电。
另一项是坏消息:涨价了
今年秋天即将发售的iPhone 17系列,可能会迎来一波价格调涨。这听起来像是每年都会上演的老剧本,但这次的背景却特别敏感,既与美国进口关税、产能转移到印度有关系,也隐含了苹果不想“让消费者知道涨价原因”的微妙操作。
苹果内部目前正在考虑如何调涨新一代iPhone 价格,同时又不想让外界把矛头指向美中贸易战遗留的关税问题。虽然近期美国和中国在关税上出现缓和迹象,但川普前期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20%智能手机关税依然有效,这对苹果这类依赖中国生产的科技巨头来说,仍是个烫手山芋。
一方面,苹果其实很难再从供应商那边压榨出更多成本优势,这意味着如果不涨价,毛利率就得缩水。与此同时,公司高层又非常不想让涨价这件事看起来是因为关税所致,毕竟这样一来可能会引起政治风波,甚至像亚马逊(向消费者揭露产品价格中“被关税影响的部分”)一样惹毛白宫。
虽然苹果这几年积极布局中国以外的生产基地,尤其大力投资印度,但高端机型的产能目前还是得依赖中国。CEO蒂姆·库克在近期财报会议中透露,今年第二季度(4至6月)要出货到美国的iPhone,超过半数将是充满咖喱味的“印度制造”。
这代表基础款iPhone 17和Air机型将主要来自印度,但像iPhone 17 Pro和Pro Max这种生产复杂程度高的旗舰级产品,仍需要依靠中国工厂的生产线与技术能力。不过苹果此举也代表未来价格策略将更具弹性。毕竟,如果将来美国政府再对中国进口商品加重关税,至少还有部分产品可以靠印度生产线来分担风险。
总体来说,iPhone 17将迎来的一波涨价,并不单纯是成本结构调整这么简单,更是一场品牌形象与全球供应链策略的精算结果。苹果试图通过硬件和功能升级来稀释涨价的影响,同时将成本“和风细雨”地转嫁给消费者,在维持利润、政治正确、消费者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如果真能在设计、功能与性能上带来惊喜,那这波价格调整或许会像过去几次一样被市场接受。但如果iPhone 17升级幅度不大、价格却攀升,恐怕会让果粉开始思考“要不要再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