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由广东省侨联指导,深圳市侨联、南山区侨联、南山区工商联(总商会)与SCI中加国际创新中心(南粤侨创基地)共同主办的“智荟先锋·侨创南粤——人工智能创投交流对接会暨科技创新项目路演活动”在深圳南山区豪威科技大厦举行。
2025人工智能创投交流对接会暨科技创新项目路演
深圳市侨联主席刘昕对出席大会的各界嘉宾致以诚挚感谢,他表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全球创新创业热土,拥有南粤侨创基地数量最多的城市,始终将华侨华人视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次活动通过链接全球侨界资源,擦亮深圳“南粤侨创基地”品牌,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赋能的生态格局。
院士洞见:论道AI技术前沿与产业变革
在交流会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张晓平与深圳大学半导体制造研究院创院院长、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特聘教授王序进院士分别以《人工智能与数据赋能——认知的边界》《半导体产业与AI芯片的发展趋势》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从数据要素与硬件基石两大维度,揭示AI技术演进的底层逻辑与产业变革路径。两位院士的洞见揭示了AI产业发展的双重逻辑:数据要素驱动认知智能突破,半导体技术夯实算力底座。
正如现场嘉宾所言,当数据治理与芯片革新形成协同效应,AI将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真正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生产力。此次院士演讲不仅展现了技术前沿的深度,更勾勒出AI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清晰路径,为侨界科创力量投身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加拿大工程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张晓平院士主旨演讲
深圳大学半导体制造研究院创院院长、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特聘教授院长王序进院士主旨演讲
行业前瞻:智能眼镜产业生态构建
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桓铭作《国际视野下的生态协同:联动全链条,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智能眼镜之都》分享,提出“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策略,倡导深圳依托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势,构建智能眼镜设计、制造、应用一体化生态。
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桓铭博士主题分享
圆桌对话:AI从“工具”变“成果”
在圆桌对话环节,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张晓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叶允明、紫金港资本董事长陈军、SCI中加国际创新中心(南粤侨创基地)联合创始人刘桓铭博士等嘉宾围绕“如何让技术真正创造价值”这一议题展开多维话题探讨。
圆桌对话
科创路演:三大赛道12个创新项目展现AI落地新图景
在科创项目路演环节,12个前沿科创项目聚焦AI+生物医药、AI+绿色低碳、AI+智能制造三大前沿赛道,集中展现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与落地实践。路演现场氛围热烈,吸引3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深度参与,与超10个优质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此次路演不仅是AI技术落地的“试验田”,更以侨界资源为桥梁纽带,勾勒出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蓝图,为大湾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未来,随着侨界创新要素的持续集聚,人工智能有望在更多垂直领域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变革”的跃迁。
南粤侨创基地:以侨为桥,构筑国际创新生态
在省、市、区三级侨联的指导与支持下,“智荟先锋?侨创南粤”人工智能创投交流对接会的圆满举办。该活动不仅是“创业中华”品牌内涵的深化拓展,更是南粤侨创基地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进程中的生动实践与重要突破。
活动现场
SCI中加国际创新中心(南粤侨创基地)作为链接国际创新资源的枢纽平台,以“侨界资源+创新生态+政策支持”的协同联动机制,构建起“科创服务+资本服务+空间服务”三位一体的全周期赋能体系,成为侨创企业从技术孵化到产业落地的核心加速器。自成立以来,创新中心通过整合全球侨界智力资源,以“侨”为“桥”,集聚侨界创新要素、激发侨界创造活力、链接全球科创精英三大维度,持续完善“国际技术转移——场景生态构建——资本精准对接”的服务闭环。(来源:广东省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