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摩登ESG
就在刚刚,荣耀公司CFO彭求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荣耀已于2024年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造,目前券商、律所、会计师等均已就位,各项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
荣耀方面表示,未来将结合企业发展状况,选择恰当时机上市。
荣耀品牌于2013年作为华为子品牌推出,在华为的技术与资源支持下,凭借高性价比产品迅速在智能手机市场崭露头角,成为线上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2020年11月,为应对外部环境挑战,荣耀从华为体系中独立出来,由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接手,开启全新发展篇章。
独立初期,荣耀面临供应链重建、技术体系重塑等诸多难题,但凭借团队的努力与市场机遇,迅速恢复元气。
2022年被视为荣耀全球市场元年,这一年荣耀不仅完成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上市,还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渠道。
根据IDC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荣耀市场份额突破18.2%,2023年更是拿下国内安卓市场第一的宝座,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复苏能力。
虽然荣耀暂未披露详细上市时间表与财务数据,但从公开信息可一窥其良好财务状况。
今年初,荣耀CEO赵明透露,公司利润兑现率高达120%-130%,账面上有几百亿现金流。
此前有市场消息称,荣耀2023年净利润约90多亿,预计2024年在100亿左右(数据来源于雪球平台分析,未经官方证实)。
在营收方面,荣耀通过机海战术与市场拓展,出货量与销售额稳步增长。
2023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30%-140%,海外业务实现盈利,全球拥有2亿智能手机活跃用户,海外市场销量占总出货量约30% 。
良好财务表现为荣耀上市提供坚实支撑,也增强投资者对其上市后的信心。
荣耀股东构成多元,包括地方国资、第三方资本、经销商、供应商、运营商等。
深圳国资从华为收购荣耀时价格可能高达约2600亿元(财新报道) ,而一份pre-IPO融资计划显示,荣耀拟于2024年申报创业板上市,pre-IPO估值2000亿元。
尽管上市时间与市值待定,但股东有强烈套现与价值兑现诉求。
深圳国资背景的吴晖接替万飚出任董事长后,首要任务之一便是推动公司上市,传递出大股东积极态度。
荣耀经销商在其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收购荣耀的深圳智信新由国资大股东与30余家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
随着华为回归手机市场,荣耀与华为经销商重合度高,部分经销商出现犹豫。
为稳住经销商,荣耀需通过上市为其兑现价值,强化利益绑定。
荣耀内部曾有“奋斗者协议”,员工放弃年假和年终奖,换取上市后的股权分红。
随着股改完成,该协议有所调整,反映出员工对上市的期待,上市也有助于实现员工激励,吸引与留住人才。
荣耀制定了宏伟战略目标,如目标在2026年每年出货1亿部手机,2028年成为全球前三大手机供货商(未得到官方证实)。
上市融资可助力其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尤其是海外市场)、产品线扩充等方面加速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上市对荣耀而言是新起点。
成功上市将为其带来巨额资金,助力在AI、折叠屏等前沿技术研发,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实现战略目标。
在AI领域,荣耀发布“AI Agent”智能体,计划在下一代旗舰机型落地商用,顺应AI手机发展浪潮;折叠屏方面,荣耀通过多款产品刷新轻薄天花板,深度融合AI与硬件、操作系统,站稳高端市场。
然而,荣耀也面临挑战。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全球市场饱和,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换机周期达51个月(TechInsights报告)。
国内市场虽2024年第一季度出货量有微弱增长,但主要得益于低基数效应。荣耀需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优势,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资本市场波动与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上市时机选择、估值定价、上市后股价表现等都存在变数。
荣耀需向投资者清晰阐述业务模式、增长潜力与竞争优势,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荣耀启动上市进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凭借良好发展态势、财务状况与清晰战略规划,有望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为手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值得投资者与行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