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人工智能就绪度白皮书-企业数智化转型的Al变革路径与评估指南
报告共计:78页
《2025年人工智能就绪度白皮书》核心内容总结
一、AI浪潮下的产业变革与企业机遇
当前人工智能正经历从感知AI到物理AI的技术跃迁,大模型发展从“暴力美学”转向“成本效益革命”,开源化基础模型与私有化垂直定制成为趋势,推动AI普惠化。中国已形成政策、法规、标准、技术“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内地侧重全维度监管,港澳则聚焦国际化与本地产业融合(如香港金融科技、澳门旅游博彩)。
对企业而言,AI技术从“用不起”转向“用得起且用得好”,AI Agent等应用加速场景纵深发展,但同时面临数据安全、模型幻觉、ROI量化等挑战。例如,企业需应对云部署的数据隔离、私域防护的微分段技术,以及通过RAG(检索增强生成)解决模型幻觉问题。
二、企业AI就绪(AI Ready)的能力框架
企业AI Ready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大维度:
- 硬实力:涵盖技术、数据、业务三要素。技术层需构建“训推一体”的算力网络、存算一体的存储系统及动态数据治理体系;数据层强调标准化体系、智能清洗工具与多模态融合;业务层则需从客户体验、流程优化到决策智能的全链条智能化。
- 软实力:包括战略、治理、人才、组织。战略需将AI与业务深度绑定,治理需覆盖全生命周期安全(如AI全栈治理、可信AI),人才需培养“AI+业务”复合型团队,组织需建立敏捷协作机制与跨部门资源池。
三、企业AI变革的实践路径
调研显示,企业推进AI变革呈现四大特征:
1. 技术架构:以场景体系设计为起点,采用“混合部署”(本地+公有云)为主流模式,兼顾云端风险应对(如数据隔离、权限管理)与私域安全防护(防火墙+微分段)。
2. 数据治理:80%企业以数据标准化体系为核心,通过智能清洗工具(如DeepSeek-R1)提升数据质量,51%企业采用合成数据增强垂直领域数据。
3. 基础设施:39%企业选择“核心业务先导+长尾场景扩展”的混合投入模式,强调算力集群化管理与弹性伸缩,例如思科UCS-X模块化方案通过本地化部署降低延迟。
4. 组织体系:73%企业优先构建跨部门敏捷协作流程,49%采用“关键能力自研+通用模块外包”的混合模式,平衡成本与技术壁垒。
四、AI就绪度评估体系与行动指南
白皮书提出包含4大维度、13项一级指标、41项二级指标的评估体系,将企业AI就绪度划分为五级(初始级至优化级)。例如,稳健级企业需实现AI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量化管理级则需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并输出行业方案。
行动指南强调“以评促建、价值为锚、安全为纲”:
- 通过评估闭环精准定位短板,优先在高价值场景试点(如智能客服、供应链优化);
- 构建全栈安全防护,平衡创新与风险;
- 夯实基础设施底座,推动算力、数据、算法的分层解耦与协同进化。
五、未来趋势展望
开源生态将加速AI普惠,人机协同深入企业运营,数据资产价值凸显,安全可信AI成为刚需。企业需从单点技术应用转向系统化能力构建,通过“内外兼修”(内部流程重构+外部生态协同)实现数智化转型,最终在AI浪潮中构建核心竞争力。
总结:白皮书以技术趋势为切入点,结合企业实践与评估工具,系统性提出AI变革的“硬实力+软实力”双轮驱动模型,为企业提供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全景路线图,助力在智能化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