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国产软件好的文章时,评论区总有人称国外软件更“良心”,比如更注重隐私保护、没广告等。
可当我举例国外隐私泄露事件或国外软件需高价去广告时,对方却转移话题到外企更良心更尊重劳动法。
但实际上,事情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这些“良心”表现背后,其实有一双“无形之手”在起作用。
提起外企软件公司,多少职场人脑海中立刻浮现“神仙公司”的标签:丰盛下午茶、超长带薪年假、N+3起步的高额裁员补偿...这些光环仿佛自带柔光滤镜,让人不禁感叹:“看,这就是人家的良心!”
然而,真以为这些跨国巨头一夜之间成了慈善家?
微软中国区某次大裁员中,员工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诱人的本土“N+8-12”高额赔偿;另一条则是“赴西雅图总部工作”,提供免费签证。
不少员工选择了后者,结果刚踏上美国土地不久,总部一声令下,这些员工瞬间被裁,赔偿金额为0。
更致命的是,给的签证死死绑定雇主只能给微软干,工作没了,身份即刻失效,只能黯然回国。
这就说明,外企并不是真心实意地自愿给员工这么好的待遇,背后肯定有别的原因。
其实本质上是中国的监管和劳动法在约束着他们。我们国家的劳动法对员工的待遇福利规定得很严格,外企在华招聘员工,很多待遇福利不是企业自己想怎么定就怎么定的,而是国家委托企业集中谈判制定的,必须遵守高标准。
比如说工资水平、社保公积金缴纳、加班工资计算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外企要是不遵守,那可不行。
再说说裁员和撤离中国的情况。外企要是想裁员或者撤离中国,可不是自己说了算的,需要经过央行的审核。
如果辞退员工不合规,比如说赔偿不到位、程序不合法,央行可以阻止资金结算以及美元撤离。
说到底,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好脾气”,本质上是被监管体系规范的结果,并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自愿行为。
其实是因为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生态优势。
早年间,国内软件市场还在发展阶段,外企软件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系统,比如说和其他硬件、软件的兼容性更好,有更多的第三方插件和服务支持等等。
但这并不代表国产软件就差。现在很多国产软件发展得越来越好,就比如WPS、钉钉、用友、金蝶、云表平台等,它们都是国产软件中的佼佼者。
以云表平台为例,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无代码+画表格”就能搭系统。
你可能觉得开发软件得学编程、写代码,没个半年学不明白,但它就像搭积木,拖拖拽拽就能做出管理系统。
比如中小企业需要进销存、OA、生产管理系统,以前找外包得花十几万,等两三个月,现在老板自己带着文员就能做,三天就能上线试用。
在数据安全上,更是把“国产优势”拉满。外企软件的数据服务器大多在海外,我们企业用着总担心数据跨境传输风险,云表直接提供本地化部署,数据存在企业自己的服务器或阿里云、华为云上,还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认证。
之前有个做医疗器械的企业,需要满足GMP认证的数据追溯要求,用它搭了质量管控系统,不仅通过了监管审查,还比用国外软件节省了60%的成本。
更贴心的是,它不像国外软件只能用固定功能,想改点东西就得加钱买定制版,动辄几十万,由于是无代码开发,后续进行二次开发都非常的方便。
所以啊,别再被外企的“良心”表演忽悠了。真正值得我们骄傲的,是那个能让跨国公司乖乖听话的监管体系,是那些正在崛起的本土科技企业。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