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山城的晨曦中,华韶数据谷的智能运维大屏闪烁着密集的数据流。这座矗立于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数字灯塔”,正以每秒170万亿次的算力吞吐,悄然改变着华南数字经济的版图。
随着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算力网大会的临近,韶关这座“华南数谷”再次成为全国数字基建的焦点。
华韶数据谷航拍图。
01
天时地利
筑巢引凤的绿色密码走心内容
“年平均气温20.3℃的自然冷源,更有利于我们数据中心制冷”华韶数据谷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着实时监测系统。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重要节点,韶关以其独特的地理禀赋,为数字经济筑就天然温床。这里不仅地处粤湘三省交汇要冲,更凭借“八高四铁两航”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1小时直抵广深港澳的“算力通道”。
华韶数据谷外观环境。
在已建成投产的园区内,IDC01号楼承载了2736个高功率机柜。自2021年投产以来,这里已为多家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头部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机柜上架率即将突破 70%大关。“当初选择韶关,看中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闭环。”项目负责人说道。
02
产教融合
数字生态的进化之路
在华韶数据谷的创新实验室里,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正在交流探讨。这座粤北地区首个“园中校”——粤北大数据产业学院,现已联合联想、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培养超2000名专业人才,并已获批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的荣誉称号。“我们构建的是‘算力+人才+场景’的黄金三角。”据相关负责人透露, 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释放乘数效应。
据悉,华韶数据谷二期将按照国家A级标准建设,部署万卡级 AI 算力集群,i点攻关低空经济三维建模、工业互联网实时仿真等前沿领域。“就像拼乐高,我们正把芯片、算法、应用场景等要素系统集成。”技术团队负责人比喻道。
03
集群效应
百亿产业的聚合裂变
华韶的快速发展仅是韶关算力经济的缩影。随着腾讯、浪潮等12家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这里正形成“存储-计算-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在相邻的中联数据园区,基于“东数西算”架构的跨区域算力调度平台已投入试运行,可实现粤港澳与成渝地区算力资源的智能调配。
华韶数据谷外观环境。
韶关市工信局负责人用一组数据勾勒发展蓝图:到2027年,全市将建成50万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进入全国前十,带动形成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当前,全国首个“零碳算力示范区”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拟采用风电、光伏与储能系统协同供能,目标实现度电碳排下降65%。
站在武江之畔远眺,数据中心集群的玻璃幕墙折射出璀璨光芒。这座曾以钢铁闻名的老工业城市,正以“每度电转化百万次计算”的效率,书写着数字经济的新传奇。
“智汇湾区 算聚韶关”的集结号已然吹响,在这里,每一比特数据都在编织通向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
文字: 韶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楚瑶
图片由华韶数据谷提供
编辑:李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