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机器人
2001年,熊蓉团队研制出首台长宽高都是7.5厘米的FIRA足球机器人,实现基础追球功能。2013年团队突破高动态场控技术,ZJUlict机器人以四轮全方位移动机构、加速度连续轨迹规划及多机智能决策系统,在RoboCup世界杯决赛击败卡内基梅隆大学夺冠。其抗干扰设计(如电磁屏蔽通信、抗震硅胶包裹电路)为后续教育机器人产业化奠定基础。
“悟”、“空”仿人机器人
2011年,“悟”与“空”机器人正式亮相,可进行乒乓球对打,是全球首对实现快速连续对打的仿人机器人,反应速度达0.1秒,预判旋转球误差小于2.5厘米。其创新性在于仿生关节设计、冗余自由度在线规划和手臂快速运动下的平衡控制,人机对打可达144回合,首次验证动态任务适应性。该项目获201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收录为运动机器人典范,推动具身智能研究进入新阶段。
“领航者1号”和“领航者2号”
2024年3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首台人形机器人整机“领航者1号”。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5米,体重50千克,具备双足行走、适应多种地形的移动能力。在AI大模型、算力、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技术综合支撑下,可完成擦桌子、斟茶倒水等简单动作,甚至还能调动全身表演“舞蹈”。
2024年8月,升级为“领航者2号(NAVIAI)”。身高增至1.65米,搭载275TOPS算力GPU。相较于初代,“领航者2号”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类人灵活运动能力,其高精度轻量化仿人臂,单臂可负载5kg的重量,自重负载比超过0.75,末端控制精度达0.1mm,更加拟人化、灵活且稳定,具备工业实际场景下的作业能力。
两款机器人产品的迭代升级,对于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