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天津依托生物制造领域科研基础,超前布局未来产业,通过支持核心技术研发转化,推动生物制造产业持续升级,高质量发展。
眼前的这个盒子,就是中合基因刚刚推出的新产品,国产首台使用“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基因合成的设备,相比传统合成方式,效率更高,而且能实现相关数据自主可控。研发出这款设备企业,就是3年前,由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工生所,合力孵化的中合基因。
生物医药是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十四五”期间,依托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工生所的科研基础,以及华熙生物等龙头企业聚集优势,天津也将合成生物,作为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布局,通过撮合上下游企业合作,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合基因研发的产品,是通过新技术路线,来合成基因,属于基因开发利用里的底层技术,在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对接下,中合基因也和华熙生物,准备合作将新品量产。企业要从位于保税区的合成海河实验室,搬出来,寻找新场地来生产。保税区也为中合基因,提供了1500平米新厂房,今年4月正式入驻。
解决合成生物领域研发投入大的难题,新发布的《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也提出,要加强基金支持。目前,全市已经成立了十多支相关基金产品。
接下来,天津还将推动天津港保税区、武清区等生物制造集聚区,依托各自基础,错位发展。(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