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在谈及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中说道,“人工智能实际上为整个城市构筑一个通用的人工智能的再生产资产,对城市发展非常重要,它同时促进了城市的创新和研发的能力。”
人工智能本质上属于“通用物理技术”,其核心特征在于应用过程中需实现跨学科、跨产业、跨组织、跨区域的知识与技术重组,互补性创新的协同效应至关重要。刘刚说,“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并非短期技术浪潮,而是会持续带动各领域的科技创新,而各领域的技术突破又将反哺人工智能这一通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他强调,这种“双向驱动”的创新模式,决定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是长期且深远的。
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城市竞争方面的影响时,刘刚表示,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为城市构筑“通用的人工智能再生产资产”,这一资产不仅是技术基础设施,更是城市创新与研发能力的“加速器”。他以苏州某材料实验室为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该实验室的材料研发与计算效率提升了2至3个数量级,即达到100至1000倍的增长水平。”这种效率革命,正推动城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型。
就近期讨论的一个焦点:“制造业能否像高科技行业一样出现高工资岗位?”刘刚透露,实践已给出部分答案——例如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起薪达到20万美元。“这意味着,随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中国制造业完全有可能通过效率提升,同步实现‘高产出’与‘高回报’。”
在刘刚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远未结束,其作为通用技术的“专用化”过程仍在持续深化。从城市创新资产的积累到产业效率的跃升,人工智能正以“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力量,重塑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未来,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将成为城市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命题。(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 摄影 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