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恒星胚胎是一团由氢氦元素构成的气体;而恒星(太阳),是由四个氢原子聚变,生成一个氦核,并放出巨大的热量。”6月30日,秦山核电的青年高级工程师易理顺,在杭州采荷中学以“核能,从深邃宇宙到生活日常”为题,给初二的600多位学生做了第十三届“魅力之光”全国核科普知识竞赛浙江赛区的主题讲座。
易理顺从“核聚变驱动着宇宙”讲起,讲到“我们来自何处”。
他说,构成人们身体的元素,都形成于恒星演化的过程中。“超新星爆发将核聚变形成的各种元素散发到宇宙中,这些元素重新聚合成星系和行星,再经过几十亿年演化,人类才得以诞生。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经历了百亿年才孕育出来的精灵。”
易理顺给同学们梳理了世界核电发展简史,他说,1991年,秦山核电站建成投运,这是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据统计,一座100万千瓦的传统技术燃煤电厂每年大约要排出二氧化碳600万吨,二氧化硫5.8万吨,氮氧化合物3.8吨。相比之下,核电站自身不排放二氧化碳,低碳环保效果显著。”因此,易理顺说,核能被称为绿色能源。
他还和同学们分享了核能创造的美好与生活。
比如,食品辐射保鲜是利用辐射能量,对食品和水果等进行杀菌、杀虫、防止霉变、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损失,保持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藏期。
“1984年以来,我国开始辐照大蒜、马铃薯、洋葱、白薯酒和肉制品。”易理顺介绍道,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单位分别对200多种食品进行了辐照保鲜、杀虫灭菌、改善品质方面的研究,国家已批准18种辐照食品上市,年辐照食品总量达10万吨,居世界第一。
再如,辐射针对肿瘤、某些眼疾和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X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等辐射照射机体的组织细胞,可以使细胞的分裂和代谢遭到破坏,杀死细胞或抑制细胞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再如,在我国探月工程中,月亮的背面在月夜温度极低,没有阳光照射,如果对月球背面进行长时间探测,必须由核电池在月夜供暖供电。
最后,易理顺提到,2025年,我国核电总体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截至2025年1月,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
本报记者 王湛 通讯员 缪悦
上一篇:光伏气象站年度实战效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