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工作,我从写材料 “小白” 成长为 “老笔杆子”,深知其中艰辛。过去,写材料常让我抓耳挠腮,为一个开头苦思冥想,熬通宵写的汇报还常被批。那时就盼着有个写作助手。
AI 写作工具出现后,我起初半信半疑,接触使用后才改观。如今市面上这类工具众多,各有优劣。有的生成初稿快,输入关键词就能输出文字,处理重复性任务效率高,但内容 “模板化”,逻辑不严密,定制化材料表现差;有的擅长润色,能让文字更流畅精炼,不过需基于成型初稿优化,否则效果不佳。
所以,AI 写作工具是 “辅助” 而非 “替代”。使用时要结合实际仔细甄别修改,更要培养自身写作能力。像 AI 材料星的 AI 对话写作就很实用,接近自然对话,能引导补充细节、理清思路。
使用 AI 工具还需警惕。处理专业术语或敏感信息时易出错,需严格审核;不同工具侧重不同,要按需选择或组合使用。
除写作外,AI 在公文处理各环节也大显身手。科大讯飞语音转文字、DeepSeek 整理会议记录,大幅缩短会议纪要制作时间;文心一言、智谱清言查资料精准高效;AI - PPT 和 WPS AI 助力快速生成演示文稿;即梦、可灵让海报制作更轻松;豆包、可画满足绘图需求;剪映、即梦简化视频制作;WPS AI、Excel Copilot 提升表格处理效率;DeepSeek、豆包优化信息搜索;Splitti 助力项目管理。其中,暗狗写作的素材丰富更新快,为写材料提供了便利。
AI 公文写作工具带来便利,提升效率、减轻负担。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AI 只是工具,无法替代人的思考和经验。使用中要不断学习实践,提升专业素养,不能因 AI 放松对自身要求。未来 AI 技术会不断发展,公文写作方式也将改变,但清晰表达、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核心不会变。我们要拥抱变化、善用工具,坚守写作本质,才能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