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一批来自浙江各地的人形机器人接连“炫技”:向远道而来的嘉宾们挥手、鼓掌;秀着自己的灵敏关节,和人比赛,看谁跑起来更快……这一幕幕,拉近了民众与科技的距离。
这不仅是一场科技秀,它更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跑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7月22日至23日,浙江杭州,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AI生活”主题科普活动主场活动举办,进一步延伸科普链路。
今年以来,浙江涌现人形机器人、DeepSeek等轰动全球的标志性科创成果。科技带给生活的惊喜,还远不止这些。当下,我们如何拥抱AI?又该如何从日常生活读懂“黑科技”?带着问题,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潮新闻发起“跟着产业去研学”活动,15支“科普先锋队”将分别踏访浙江科创产业带,寻找答案。
从格斗场到烟火厨房
AI正在打破认知壁垒
左勾拳、右勾拳,紧接着再来一个侧踢腿……人形机器人戴着手套、头盔,在爆燃音乐声里发起了“格斗挑战”。
这场火热的科普展示中,跌倒的人形机器人只需3秒钟就完成了转身、扭腿、爬起的全过程,灵敏程度已堪比人类。之江实验室科学数据枢纽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阳说:“一系列灵活动作又是一个科技突破,至少人形机器人再也不怕摔倒了。”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扭秧歌、跑马拉松、格斗,“炫技”不重样。这些直观变化,并不是科技秀,而是向民众展示着浙江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
如今,人工智能从实验室逐渐走进人类生活,融入了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科技实验室里,机械臂已能感触温度,调控空调开关;服装生产企业,AI算法提升呈现效果,省去以往打板、找模特拍摄等步骤……
通过场景展示、技术科普,大家越来越深刻感受到,AI能更好赋能生活、解放双手,也带动更多新消费场景出现。
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语言交互,人工智能应用能调控窗帘、沙发、空调等;电子手表上的数据,都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对人体进行健康管理、监控……
“今年以来,大模型进入传统制造产业,解决以往生产中的很多复杂问题。”陈红阳接受潮新闻·钱江晚报专访时表示,“预计五年后,人形机器人将走进厨房为你炒菜。”
追寻身边“黑科技”
科普小组踏访浙江科创产业带
7月21日,一支由高校青春力量、科技企业创新先锋、媒体骨干记者以及承载着未来科创希望的中小学生共同组成的“科普先锋队”,陆续走进科技含量十足的浙江省级特色产业。
一面面写着“跟着产业去研学”字样的队旗被郑重交到科普小组代表手中,浙江科创产业带融媒体主题科普行动暨“跟着产业去研学”活动宣告启动。
在45天的时间里,队伍将深入浙江15个“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腹地:诞生了人形机器人、DeepSeek等全球瞩目成果的人工智能高地,以及绿色石化、现代纺织、高端软件、智能物联、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集群。
“科普先锋队”肩负双重使命, 一方面将深入科研一线与生产车间,挖掘“415X”产业集群背后鲜活的攻关故事与创新智慧;另一方面,则将精心梳理可触可感的科普线路图,让高深科技走进大众视野。
“唯有深入一线,才能真正读懂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的蓬勃生机。”高校学生代表、浙江传媒学院研一学生陈雨昕期待着亲身感受“时代浪潮中的科技温度”。
本次“跟着产业去研学”活动,是“科普+研学”融合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旨在开启一场科技与民众的深度对话。浙江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地研学与融媒体传播,不仅展现浙江制造由大到强的升级之路,更致力于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和论文,转化为公众能理解、可感知的“身边科技”,从而激发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投身创新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