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既是高效协作的工具,也可能成为效率流失、数据泄露和网络安全风险的源头。
员工上班时间刷视频、购物、玩游戏,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因访问恶意网站导致病毒入侵,甚至通过社交软件外泄公司机密。
上网行为管控,正是企业应对这些挑战的核心管理手段。本文将用简洁明了的结构,为您全面解析“上网行为管控”的定义、价值及6种高效实现方法,助您轻松构建安全、高效的办公网络环境。
一、上网行为管控是啥?
上网行为管控,是指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对员工在办公网络中的互联网使用行为进行监控、限制和审计,以达到以下目的:
提升工作效率:禁止访问与工作无关的网站(如娱乐、购物、社交)。
保障网络安全:阻止访问钓鱼、木马、病毒等恶意网站,防止网络攻击。
防止数据泄露:监控并限制通过网页、邮件、网盘、聊天工具外传敏感文件。
满足合规要求:符合等保、GDPR等法律法规对日志审计的要求。
优化网络资源:限制P2P下载、视频流等高带宽应用,保障关键业务网络畅通。
简单说,就是让网络“该通的通,不该通的断”,让员工“该上的上,不该上的不上”。
二、如何实现上网行为管控?6招搞定!
招数一:部署专业上网行为管理软件
核心方式:在企业网络出口部署专业上网行为管理软件(如安企神软件)。
功能亮点:
(1)上网记录:
无论是网站浏览、搜索记录、聊天记录,还是上传下载的文件,
软件都能一一记录下来,摸鱼简直就是无所遁形啊!
(2)程序使用记录:
你每天打开了哪些软件,用了多长时间,软件都心知肚明。
这下,那些上班摸鱼的同事可得小心了!
(3)黑名单功能:
不想让员工访问某些网站或程序?没问题,软件的黑名单功能帮你一键搞定。
(4)敏感词报警:
如果聊天内容中出现了敏感词汇,软件会立刻发出警报,防止不当言论的传播。
(5)实时监控录像快照:
软件的实时屏幕、屏幕录像和屏幕快照功能,让管理者随时掌握屏幕动态。
招数二:利用防火墙的URL过滤功能
适用场景:企业已部署下一代防火墙(NGFW)。
实现方式:
在防火墙策略中启用URL过滤或应用控制功能。
创建安全策略,对内网用户访问外网的行为进行限制。
例如:策略“禁止普通员工访问视频网站”,动作为“拒绝”。
优点:利用现有设备,无需额外投入,安全与管控一体化。
招数三:通过DNS过滤服务
核心原理:将企业所有设备的DNS服务器指向具备过滤能力的服务(如阿里云DNS、Cloudflare Gateway、CleanBrowsing)。
操作步骤:
在路由器或DHCP服务器上,将DNS设置为过滤服务提供的地址(如 223.5.5.5 阿里DNS)。
登录DNS服务商管理平台,设置过滤策略(如屏蔽广告、恶意网站、成人内容)。
优点:部署简单、成本低、对网络性能影响小,适合小微企业。
局限:控制粒度较粗,无法按用户或部门精细化管理。
招数四:浏览器扩展管控
适用场景:使用Chrome、Edge等现代浏览器的企业。
实现方式:
通过浏览器策略管理(如Chrome管理控制台、Microsoft Intune)。
强制安装或禁止特定浏览器扩展(如广告拦截、密码管理器)。
设置主页、禁用隐私模式、限制访问特定网站。
优点:直接管控浏览器层面,灵活性高。
招数五:终端安全管理软件部署
推荐方案:使用360企业安全云、深信服aES、奇安信天擎等终端安全软件。
优势:
在杀毒、补丁管理基础上,集成上网行为管控模块。
可实现U盘管控、进程管控、屏幕审计等一体化安全防护。
支持移动办公场景,管控外网设备。
优点:一站式解决,管理便捷,适合缺乏专职IT的中小企业。
招数六:制定制度 + 技术结合(疏堵结合)
关键点:技术是手段,管理是根本。
实施建议:
制定《上网管理规定》:明确允许和禁止的上网行为,纳入员工手册。
开展安全培训:让员工理解管控的必要性,提升安全意识。
设置白名单:对因工作需要访问的特殊网站(如开发API文档),可申请加入白名单。
定期审计与通报:对违规行为进行提醒或处理,形成威慑。
结语
上网行为管控不是“监视”,而是保障企业安全、提升组织效率的必要措施。通过以上6招——专业设备、防火墙、DNS过滤、浏览器管控、终端软件、制度结合——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预算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或组合使用,构建多层防御体系。
记住:技术是骨架,制度是血肉,意识是灵魂。三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安全、高效、合规的上网行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