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起上珠峰 看看中国科考的“硬核”力量
创始人
2025-08-21 15:42:22
0

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极。这里的冰川储存着亚洲1/3的淡水资源,却正经历着超常变暖的冲击。这座重要的“固体水库”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在青藏高原又开展了哪些科考工作?系列报道《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我们跟随中国科研团队,探秘青藏高原综合科考。

冰川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0%左右,却储存着全球近70%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气候超常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中国科研人员在世界三大冰川之一的来古冰川展开了一场探秘行动。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藏东南站站长 邬光剑

我们的冰川观测点都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几乎可以说是无人区。

记者

我看都没有路。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藏东南站站长 邬光剑

是没有路的,总共咱们这套钻加上我们的测温仪、形变仪五六百公斤,都要靠人力来配送。

来古冰川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数千万年间,板块碰撞挤压,群山不断隆起。眼前这条“没有路的路”布满碎石,平均坡度超过70度,到达冰川就用了2个多小时。踏上冰面,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藏东南站站长 邬光剑

现在这个地方(反映的)是冰川垮塌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地下实际上是空的。这都是近年以来才发生的一些冰川的快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消融上面,而且整个冰体的温度也是在升高的。

冰温升高是影响冰川变化的重要因素。这次科研团队要从冰面向下钻探超过100米,测量冰川内部温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藏东南站站长 邬光剑

(这个孔)打到了105米,现在是把钻和热水管往外提,然后我们就可以放测温仪了。

第一个深孔钻得非常顺利,但还是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藏东南站站长 邬光剑

我们一共要钻6个孔,其中4个孔是做温度测量,还有2个孔是做形变(监测),监测不同层位冰川的变化。

每打一个深孔,科考人员都会在不同深度布设多个仪器,进行长期监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藏东南站站长 邬光剑

我们这个温度就已经传到北京的后台,可以看到这个20米深度是在负的0.03(摄氏度)。因为我们这是刚打的孔,还有些热量,过一阵子它达到平衡以后,就能够反映当时冰层的温度。

选择这里开展研究,是因为来古冰川是青藏高原冰川退缩最剧烈的地区之一。从1974年到2023年,来古冰川面积缩小了10.4%。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藏东南站站长 邬光剑

我第一次到来古冰川是2002年,变化非常大,冰川的消融非常剧烈,那么它在短期内会增加融水量,是增加了水资源的,但是它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达到一个拐点,它的消融量就会减少,那么对水资源的贡献也就会减少了。

融水量激增导致来古冰川的冰前湖在1986年到2017年间扩张了近2倍。冰川的快速变化也在提升着冰崩等灾害风险,对更大范围冰川进行长期监测刻不容缓。今年8月下旬,邬光剑团队计划继续前往西藏阿里等地研究考察,这些成果也将为接下来持续开展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打下重要基础。

总台央视记者 徐丹丹

青藏高原蕴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无穷奥秘。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完成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任务,人类也自此进入了有史以来对青藏高原地区了解最为透彻的时期。而如今,这里的科考工作仍在继续,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我身后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作为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是感知气候变化的前哨。2004年9月,马耀明带领团队来到珠峰脚下,从选址考察开始,一步一步建起了如今的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也就是“珠峰站”。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珠峰站首任站长 马耀明

开始在这个位置,还有这边就建了三个帐篷,我们当时的理念就是站在高原,研究高原。尽管我们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用最先进的仪器来观测,所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了(当年)1/2的仪器(预算)来支持(珠峰)台站的建设。

眼前这座大气边界层塔是观测大气层底部受地表影响的重要仪器,它也由此成为珠峰站上搭建起的第一套设备。此后,科研人员不断在珠峰地区拓展研究领域和范围。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珠峰站首任站长 马耀明

我们在珠峰地区设了40多套这种综合观测仪器,涵盖了水文气象、大气物理、大气环境这种全要素的观测。如果(有)科研需求的话,我们可以实现全球共享。

海拔越高,环境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就越灵敏。在马耀明的带领下,我们穿过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登上了珠峰海拔最高的综合观测站。

这里的气象、土壤、辐射等多套观测系统正在常年不间断地运转。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珠峰站首任站长 马耀明

这个是通过超声波来测空气的传输,完了就可以测出风速和温度。在整个国际上来说,它是测得最准的一套仪器。因为每秒有10个数据,所以它这个数据量特别大,我们只好每个月来取一次数据,确保我们的数据安全。

记者

这样需要取数据的(观测)点,在整个珠峰地区有多少个?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珠峰站首任站长 马耀明

在这珠峰地区有三个,除此之外,我们在从这大本营往上大概在(海拔)5800米、7028米和8830米的地方,建立我们的自动气象站,结合下面的这些综合观测站就(形成了)很好的梯度观测,对研究珠峰地区甚至喜马拉雅山区的天气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耀明口中海拔8830米的气象站,就是2022年中国在“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任务中搭建的世界最高自动气象站,它的建成填补了8000米以上气象数据的科学空白。而中国持续推进的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也在不断创造着一个个新突破,为全球范围内开展生态系统监测、气候变化研究、加强国际科研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CCTV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机房电梯楼层显示器异常解决指... 电梯 无机房电梯楼层显示器异常怎么办? 别急,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首先,我们要了解无机房电梯楼层显示...
中端性能机大乱斗:加米耀酷真,... 近期,中端手机市场迎来了多款新品,包括一加Ace 5、REDMI K80、荣耀GT、真我Neo 7以...
自动驾驶+跟踪巡逻+现场抓捕 ... 近日,在浙江温州的闹市区,特警巡逻队带着一台球形机器人一起巡街,引来不少路人的关注。 球形“机器警察...
原创 3... 一、iQOO 12 参考价格:2659元(12G+256G)。 性能强劲,游戏无忧 首先不得...
原创 预... 从销量上来看,两千元左右的手机更受大众消费者的喜爱,这其中爆发了不少爆款手机,而国内各大手机厂商也都...
宁德时代取得温度传感器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4年12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最准最快最久最少”纷纷亮相,...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一直都是进博会上“最卷”的展区之一。要得到关注,不拿出“绝活”不行。在本届进博...
原创 千... 在上个月联发科抢先高通,率先发布了自己的新款旗舰处理器天玑9400,并且在新机这块也比搭载高通的骁龙...
中越媒体互访活动在广西启程 8月4日,“同志加兄弟 携手向未来”——中越媒体互访活动出发仪式在南宁举办。活动旨深化广西与越南各领...
原创 日... 科技浪潮的奔涌向前,正重塑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近年来,AI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让科幻作品中的奇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