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合集导航
☝点我浏览投稿细则
影像记录历史印记,光影书写时代变迁
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在快门下显影,时代变革的壮阔图景在光影中沉淀。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从人工操作到数字赋能,每一个生产场景都是人类智慧的生动注脚,每一处工业景观都承载着社会发展的集体记忆。
摄影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冰冷的钢铁赋予温度,让机械的运转充满韵律。那些飞溅的焊花、精密的仪器、忙碌的身影,在快门声中凝结成永恒。这些影像不仅是工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人类与机器对话的诗篇,是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画卷。
让我们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共同描绘中国工业的壮美图景。无论是记录重工业的磅礴气势,还是展现智能制造的精密之美,抑或是捕捉产业工人的专注瞬间,都是对"中国制造"最生动的诠释。期待您的作品,为这个伟大的工业时代留下珍贵的视觉档案。
为进一步增强大展作品交流与宣传,组委会从投稿作品中精选部分作品进行线上展览,展览与否不影响最终评选结果。
精选作品
▲ 《云巅双擎》©黄勇(云南蒙自)
2021年8月8日拍摄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西北勒乡,流云在湛蓝画布上漫卷,山巅如被天光托举的玉台,风车与光伏板在此共擎一片晴空,展现出工业和自然的的和谐发展。
▲ 《光铸匠心》©练远乐(浙江湖州)
2020年8月3日拍摄于德清湖州莫干山经济开发区。光束浇筑车间,工人俯身巨械旁。明暗交织间,凝工业人的坚守与匠心,记光影里的工业孤独与力量 。
▲ 《我们这双手》©刘东水(湖南岳阳)
▲ 《我们实现了地铁梦》©陆敏(江苏昆山)
2019年~2024年拍摄于昆山市地铁S1号线工地。苏州地铁S1号线,西起唯亭3号线 ,东连花桥上海地铁11号线,全长41.27公里,28个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2018年11月27日开工建设,2023年6月24日开通运营。是苏昆沪三地重要交通联络通道,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实现了地铁梦!
▲ 《鉄韵》(组照)©汤建群(湖南湘潭)
2015年至2019年拍摄于湖南省湘潭市。湘钢炼铁厂拥有四座高炉,最早的始建于1958年、最新的也已服役了近十余年,虽经历了几代炉役检修,但炉体老化、炉温不均等问题,制约着生产能力,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国家严厉推行节能减排、开展环境治理、执行超低排放标准后,湘钢果断决策,陆续组织实施了各高炉的技术改造。湘钢高标准规划、科学性组织、精细化实施;在工地现场湘钢人上下齐心攻坚克难,特别是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克服作业场地狭窄、作业施工交叉、作业条件复杂等困难,战白天斗黑夜,战严寒斗酷暑,全力保工期、保安全、保质量、保达效,呈现出一组组感人的场景和画面。作者前后连续跟踪现场数年,记录下了许许多多的瞬间……
▲ 《矿山之路》©唐义(辽宁抚顺)
2022年9月29日拍摄于抚顺西露天矿。 蜿蜒道路如 “工业脉络”,车辆是 “流动的齿轮”,构建起人类开采资源、改造自然的工业景观,凸显矿业生产的规模与秩序。
▲ 《对接》©童四清(湖南岳阳)
2025年6月7日拍摄于湖南省岳阳市中石化湖南石化公司炼油装置检修现场。两位检修师傅在技术员的配合下,正在细心对接校验大口径法兰。
▲ 《丝韵·织梦现代间》(组照)©王继岗(浙江绍兴)
2025年5月拍摄于浙江新昌。这组照片捕捉瞬间,聚焦现代丝绸行业生产场面,展现传统丝绸工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见证我国丝绸产业的生机活力和蓬勃生命力!
▲ 《堆箱》(组照)©王苏强(江苏南通)
2023-2025年拍摄于江苏启东,集装箱批量生产堆放堆场画面。
▲ 《天网编织者》©王宗超(重庆)
2025年5月25日下午拍摄于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的500千伏新玉—圣泉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铁塔上进行高空作业。
▲ 《艺术陶杯制作》(组照)©邬润萍(江西宜春)
2024年5月18日拍摄于江西抚州黎川,陶瓷厂生产制作陶瓷艺术杯。
▲ 《抢修》©杨锦华(广东佛山)
2021年5月拍摄于广东阳江新轧钢厂,工人在抢修设备。
▲ 《古塔迎来和谐号》©张炜(北京)
近年拍摄于北京西郊永定河畔。傍晚时分,一列和谐号客车运输作业,穿行于古塔前的永定河铁路桥上。
▲ 《空中穿越》©邬润萍(江西宜春)
2021年11月30日拍摄于江西丰城,电力工人在超高压线路上巡查。
大数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