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发电作为核心清洁能源之一,其系统稳定性备受关注。光伏电缆作为电能传输的关键载体,长期暴露于户外复杂环境,绝缘老化引发的局部放电(简称"局放")已成为导致设备故障的主要诱因。基于暂态地电压(TEV)检测原理的局放监测装置,为光伏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精准化解决方案。
技术原理:捕捉电磁波的"隐形信号"
局部放电是绝缘介质局部击穿产生的电脉冲现象,会释放高频电磁波。暂态地电压(TEV)检测法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捕捉设备表面因电磁波传播形成的暂态电压信号。当光伏电缆绝缘层出现气隙、裂纹等缺陷时,局放产生的电磁波会沿金属护套传播至电缆接头、终端等部位,形成可检测的TEV信号。监测装置通过高频采样与数字滤波技术,提取信号特征并分析放电强度,实现缺陷的早期预警。
技术突破: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
传统局放检测多依赖离线试验或固定阈值报警,难以适应光伏系统动态运行特性。TEV监测装置采用边缘计算架构,内置自适应滤波算法,可实时消除环境干扰(如雷电、无线电波),聚焦与绝缘缺陷相关的特征信号。测试数据显示,该技术使局放检测灵敏度提升,故障识别准确率提高。
应用场景:全周期风险管控
该装置可应用于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屋顶光伏及储能系统。在户外场景中,传感器采用防护等级设计,可耐受-20℃至75℃温域变化及盐雾腐蚀。通过4G/LoRa无线组网,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运维人员可通过移动端查看电缆健康指数曲线。
行业价值:降本增效与安全升级
TEV监测装置的应用,使光伏电缆维护模式从"故障后维修"转向"预测性维护"。据实验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如光伏电站部署后,年度非计划停机减少,运维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可提前预警绝缘击穿风险,避免因电缆故障导致的发电量损失及火灾隐患。
随着数字孪生技术与局放监测的深度融合,光伏电缆健康管理正迈向"电-热-应力"多参数耦合分析时代。TEV检测算法的持续优化,结合人工智能对放电模式的自学习,将推动新能源设备监测向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系统运维效率,更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设备智能感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