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
CIM平台让治理更智能
城市管理更智能
今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我市探索“CIM+运管服”双平台融合新路径的经验做法入选清单,系全国29个入选案例之一。
CIM,是指以三维地理信息为基础,集成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度、多尺度空间信息和城市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非空间信息的复杂系统模型。
“CIM就是城市的数字‘地基’,可以更好地预警、解决城市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副主任杨乾介绍。
“CIM平台还有强大的空间数据承载与分析能力,结合运管服平台的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协同处置、决策支持等核心功能模块。”杨乾介绍,“比如大雨时,可以通过平台提前预演城区容易内涝的区域;下雪时,平台也能推算出积雪或积水的区域,方便提前做出应急预案。”
目前,我市已完成中心城区63.7平方公里及地下管网800公里的精细三维模型构建。
问题监测更主动
CIM平台也为实现城市治理的实时预警、远程监控奠定了基础。
在市综合执法局7楼,巴中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一片繁忙,工作人员正通过多种视频画面,实时监测城市内违章搭建、治安违法、焚烧烟尘等情况。
受理员依次坐在电脑旁,紧盯着电脑屏幕里的监控画面、实时数据等,不时点击放大画面,进行城市治理问题的记录、上报。
除了线上监测,还有线下巡查。信息采集员王学宣发现,在恩阳区登科街道登科社区有一处下水道井盖缺失,于是将该问题拍摄记录,并传回运管服平台。公众服务中心热线受理员陆发容看到该条“随手拍”内容后,立即将内容同步至相关单位后台。
今年来,我市已依托平台高效解决了包括市容秩序乱象、渣土违规运输、城市内涝积水等在内的各类城市运行问题累计超11万个。
通过平台,监测影响城市治理问题的方式也更加主动。
目前,我市CIM平台还增添共享单车、油烟排放、渣土运输、流动摊贩等监管系统,并接入数据轨迹,可以直接生成可视报告,不用再人工每天盯着屏幕仔细观察。此外,平台还与共享单车运营商进行合作,接入骑行用户的停车定位数据,对乱停乱放的现象进行曝光并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