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蓝思智能机器人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永安园区正式投产,这是机器人在表演节目。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数邑 摄
扫码看辣视频 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投产
长沙晚报11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曹开阳)在机器人、机器狮奏乐起舞的欢快氛围中,18日上午,蓝思智能机器人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永安园区正式投产,标志着其布局全球智造的进程进一步加速。
在当前具身智能产业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的关键阶段,蓝思科技此举被视为其推进“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新兴智能终端”多轮驱动、强化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战略落地。这也是继今年7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后,蓝思科技在“资本+产业”双重布局方面的重要落子,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正在重塑企业的估值逻辑。
构建全链条量产能力 可年产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此次启用的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占地400亩,厂房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具备年产1万台/套大型自动化设备及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等AI硬件产品的能力,实现从新材料研发、核心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完整生态链的全面贯通。
据悉,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投产后,蓝思科技将形成以长沙为核心、东南亚(泰国、越南)为支撑的机器人全球制造布局,其海外产能将重点服务北美等国际市场。依托这一产能基础,蓝思智能机器人明确了“智能装备”“具身智能”“AI服务器”三大协同发展的业务方向。
在智能装备领域,蓝思科技持续深耕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控制算法与机器视觉系统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和量产应用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无人搬运机器人、智能复合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具备从概念设计到批量制造的全过程实施能力,迄今已累计交付超过2000个智能制造项目,服务涵盖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智慧零售终端等多个行业。
在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具身智能方向,蓝思科技已实现深度布局,构建起人形机器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平台,包括液态金属等创新材料研发和供应,精密制造加工,软件二次开发和场景应用,以及整机组装与系统集成等。记者在投产仪式现场看到,一个被称作“小蓝”的人形机器人关注度极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人形机器人具备基本的听、说、走等功能,可在二次开发后用于家政、教育等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蓝思科技已切入北美及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的供应链,关节模组、灵巧手、结构件已批量交付,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整机组装规模已居行业第一梯队。预计明年将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组装规模翻数番、2027年实现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
此外,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蓝思科技从AI服务器机箱结构件起步,逐步拓展至液冷模组、固态硬盘等关键模组。目前,机箱结构件已实现批量出货,固态硬盘组装预计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战略转型,从消费电子龙头到AI端侧硬件一站式服务平台
此次布局,契合蓝思科技对AI端侧硬件发展趋势的判断。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在近期资本市场交流中指出,AI正从云端“下沉”至终端设备,端侧硬件革命将重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与机器人等领域的价值链。
蓝思科技将30年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精密材料、结构件及垂直整合制造能力,系统迁移至AI硬件新赛道,从AI手机、AI眼镜到汽车智能座舱、具身智能,逐步构建起跨场景的硬件解决方案能力。
“我们不做‘单点创新’,而是聚焦‘材料+工艺+设备’的系统性突破:从消费电子的UTG玻璃和3D玻璃,到液态金属和钛合金精密加工;从AI硬件的光波导镜片、功能模组,到机器人头部和关节模组,再到玻璃硬盘和玻璃基板等,我们已实现AI端侧核心领域的技术全覆盖。这种从‘部件—模组—整机组装’到ODM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让我们在成本控制、快速响应上占据绝对优势。”周群飞表示。
基于上述优势,蓝思科技公布了“三年攻坚计划”,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端侧硬件、多模态融合技术及新型材料工艺,深耕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机器人三大核心领域,目标是成为AI端侧硬件制造领域的全球龙头之一。
发布仪式后,蓝思科技还邀请来访嘉宾参观了筹备中的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在这里,多个人形机器人密切配合,敲锣打鼓、弹奏电子琴,演奏了一曲气势恢宏的《精忠报国》,展示出极高的智能水准和协同能力。据介绍,该中心由长沙经开区、蓝思科技与上海的智元机器人共同运营,集研发、数据采集、场景演练等功能于一体,以完全开放的形式接纳、整合湖南乃至全国的具身智能资源。相信正式投入运营后,该中心将为蓝思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提供长期而深厚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