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轻点,VR全景带你“穿越”延边历史长河;直播间里,讲解员化身“文化主播”,解读文物背后的民族交融故事;线上平台联动,让边疆文化跨越山海触达万千观众……近年来,延边博物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打造“互联网+展览+教育”数字化传播矩阵,实现从实体展厅到云端空间的文化接力,让延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作为延边地区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延边博物馆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延边历史文化陈列五大板块核心内容,聚焦“数字赋能、云聚同心”理念,打破传统展陈边界。在内容策划上,深挖馆藏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出“文物背后的故事”系列图文短视频,让朝鲜族传统服饰、古代生活器具等文物“活起来”,同时,结合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打造特色专题内容,营造节日氛围,强化公众的文化认同。传播形式上,巧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特性,采取故事化叙事、场景化呈现的方式,制作发布短视频116条,浏览量超16万次;开展9期“云游博物馆”直播,吸引近万名观众在线互动,让讲解员从“展厅向导”变身“云端主播”,大幅提升文化传播的参与感。
(延边博物馆智慧互动体验空间)
为构建全方位传播网络,延边博物馆实现多平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门户网站作为权威信息窗口发布系统展览资讯,微信公众号深耕深度内容推送,社会教育公共平台推出线上课程与研学活动,同时联动吉林省博物馆数字化平台等实现资源共享。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让文化体验升级,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科技手段为观众打造沉浸式参观环境,“云游延边博物馆”线上平台结合VR全景漫游,打破物理空间限制,让博物馆实现“24小时不打烊”的文化服务;古代村落、闯关越江等场景复原与艺术造型相结合,直观再现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进程,让观众在虚实交织中感受历史厚重。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文化传播与民族团结双丰收。数据显示,2023年该馆接待观众近45万人次,2024年开馆6个月突破30万人次,2025年截至目前已接待近83万人次,“五一”期间近7万人次的接待量创下历史新高,外地游客占比超85%。线上传播同样亮眼,各类文化内容发布70余条,总浏览量达12万余次,全方位数字化传播矩阵初步成型。在文化互鉴方面,《礼衣雅蕴——朝鲜族传统服饰展》已走进13个省区的20家博物馆,同时,引进丽江、吐鲁番等地精品展览,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社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延伸让文化普惠落地生根。面向青少年的“延博大讲堂”“小小讲解员培训计划”,针对社区居民的“民族文化探索之旅”“社区文化行”,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的民族歌舞展演、传统乐器演奏会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式覆盖不同群体。多层次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互动参与中深化情感交融,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为巩固民族团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持久动力。
延边博物馆以数字技术为桥,让边疆文化从展厅走向云端、从地域走向全国,既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更搭建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数字平台。未来,该馆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让各民族共生共荣的文化基因在数字时代代代相传。
来源:网信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