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11月21日消息(记者陈金莲)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鄞州职高”)杜乐飞团队研发的智能缝纫助力与布料推进系统,在经过宁波市鄞州双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赢公司")实践验证后,成功运用到缝纫机上,日前,该产品正批量出口东南亚各国。
据了解,杜乐飞曾获“鄞州岗位能手”“宁波青年工匠”“宁波市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拥有专利、软著等成果30多项,是鄞州职高的优秀教师。
在一次企业调研中,杜乐飞发现在传统服装加工领域,面料抓取、精准对位与缝纫推进,都高度依赖熟练工人的手感与经验,是自动化改造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一行业难题,双赢公司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以实践创新见长的鄞州职高。在杜乐飞的带领下,一支由该校机电、数控和计算机多学科师生融合的项目组随即成立,专门攻克缝纫机的漏检、面料抓取等难题。
经过几个月的研制与反复调试,一套集成了柔性抓取、视觉引导与自适应助力推进三大核心技术的“基于AI视觉与多模块协同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送到了企业。双赢公司经过实践运用后发现“智能缝纫助力与布料推进系统”如同有了“智慧大脑”和“灵巧双手”。
其“眼睛”是高精度视觉传感器,能瞬间识别并定位各种面料的位置与形态;“大脑”是先进的图像处理与运动控制算法,负责规划最优行动路径。装上这套系统的缝纫机能轻柔而稳定地抓取布料,配合自适应推进装置,共同完成精准送料与缝纫。整个过程流畅、精准,有效解决了自动化缝纫的难题。
“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生动课堂。”杜乐飞表示,通过真项目、真任务,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锤炼。
双赢公司董事长张逸炯给予高度评价:“这套系统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的技术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它证明了职业院校完全有能力成为我们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最前沿、最可靠的‘外脑’与合作伙伴。”
这一案例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典范。鄞州职高的师生们通过该项目,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学会了如何提炼课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实践育人的模式,为中小微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