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商银行成功构建并实践了“大数据+网格化+大走访”协同驱动的业务新模式,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枢纽,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数据显示,该模式推动客户转化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0%,客户满意度高达92%。
“大数据”实现客户需求可见
该行通过数字化重塑客户全生命周期,致力于破解“客户识别难、需求洞察难”的痛点。
构建全息视图,识别静态需求。依托数据中台,整合客户基本信息、交易历史、行为偏好等多维数据,构建起超过200个标签维度的全息化客户视图,精准识别客户的静态特征与潜在需求。
捕捉动态商机,响应即时需求。通过系统埋点实时捕捉客户在不同渠道的动态行为,即时生成潜在商机,并为其匹配相应标签,实现客户精准分群。消息中心实时将商机提醒、客户画像及推荐服务推送给客户经理,为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整合数据资源,绘制全景图谱。以企业微信等重要入口获取反馈数据,深度整合内外部数据,动态生成优质企业的上下游“朋友圈”全景图谱,构建动态供应链图谱与多维信用评价模型,为精准识别目标客群、制定差异化策略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网格化”助力责任划分明晰
通过“网格化”管理,将服务责任精准落实到人、到区,有效解决了“不知去哪走访、该去走访谁”的难题。
划分责任片区,实现精准对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全覆盖走访网络。展业平台将名单内的优质中小企业按责任片区精准下发至对应支行与客户经理,引导其聚焦“无贷链属企业”,实现高效转化。
建立高效机制,明晰责任分配。综合营销平台将“大数据”画像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耦合,打造“数据分群—网格分流—任务直达”的高效流程,把抽象的客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走访任务,通过系统算法自动分配至每一位客户经理。
精细网格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客户经理在责任片区内深耕细作,更能理解本地客户需求。此举显著减少了支行与客户经理之间的资源重叠与浪费,实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的优化效果。
“大走访”深化全链服务广度
“大走访”行动将线上数据与线下服务紧密结合,推动了从“单向服务”到“共生共赢”的模式转变。
智能辅助走访,精准触达需求。走访前,平台自动推送客户标签与匹配产品信息;走访中,平台能根据客户动态实时辅助调整策略,帮助客户经理直击需求核心,减轻前期准备压力。
创新联动机制,形成展业合力。成立“总行—部门—支行”三级联动专项工作组,推动支行落地“1+2”走访机制(即由支行行长或副行长带队,一名公司客户经理与一名零售客户经理同行),有效打破业务壁垒,最大化发挥“公私联动”效能。
反哺数据平台,赋能持续优化。走访结束后,客户经理通过移动端及时上传走访反馈与企业软信息,这些数据实时回传至数据中台,用于更新客户标签与迭代企业画像,形成“数据驱动走访、走访丰富数据”的闭环,为下一次更优质的服务蓄力。
苏州农商银行通过“三驾马车”的有机协同与深度融合,成功驱动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提质增效,扎实书写了“普惠金融”大文章。 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