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海口11月20日电 (记者崔译戈)固体饮料、口服液、压片糖果……18日,人民网多语种记者采访团走进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华研”),各式各样的鱼胶原蛋白肽产品映入记者眼帘。在这里,海南华研通过技术创新,将鱼鳞、鱼皮等水产副产品提质转化进行再加工,生产出高价值的胶原蛋白环二肽。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海洋创新示范企业,海南华研深耕鱼胶原蛋白肽领域,建立了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研发的全链条核心技术体系。企业在海口建设的鱼胶原蛋白肽产业化基地年产达4500至5000吨,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南华研海口生产基地生物多肽透明车间。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海南是海洋大省,丰富且优质的海洋生物资源是吸引我们的核心基础。”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负责人梁晓莉介绍,海南本地优质海洋资源为公司鱼胶原蛋白肽的原料品质提供了天然保障。
近年来,海南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围绕“向海图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海南省发布《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在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33.8%的基础上,稳步提升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至2026年达到40%。
梁晓莉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公司发展带来多重政策红利,开放包容的发展氛围、完善的产业配套支持以及对海洋经济的重点扶持导向,给予企业广阔发展空间。
海南自贸港聚焦海洋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为人才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平台和产业应用场景。梁晓莉说,公司与海南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借助自贸港的科研资源倾斜,吸引了多名海外归国人才加入,共同攻克胶原肽深加工技术难题。研发团队中高学历人才占比超85%,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她介绍,公司引进的多名博士研发人才,通过海南自贸港人才政策享受税收减免和住房支持,安心扎根海南开展科研。
梁晓莉表示,随着关税优惠、通关便利政策逐步落地,公司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环节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助力产品更快辐射全球市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激励政策,有效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反哺研发投入。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后,海南自贸港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为企业开展跨境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本创造了更便捷的条件。
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梁晓莉表示,对企业而言,封关后进出口通关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关税成本持续优化,有助于企业扩大产能、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封关带来的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国际人才集聚等红利,将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跨境合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助力公司实现更高质量的全球化发展。”梁晓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