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以数据为驱动、以模型为载体,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加速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开创了科研的新范式。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真正实现数据驱动;二是拓展知识探索边界;三是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四是大幅提升科研效率;五是丰富科研参与主体。与此同时,当前数字鸿沟制约普惠发展,各学科融合深度尚浅,潜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共享智能发展成果,实现包容普惠发展。实现全球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让不同地区的科研人员都能参与“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发展迫切需要各国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共抓机遇、共克挑战。近年来,我国始终积极拥抱智能变革,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实施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作出积极探索,贡献建设性思路和方案。我们期待,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共享人工智能知识成果。
积极开展对话合作,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各方应探索人才联合培养、学科共建等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研发,释放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鼓励创新思维,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向善发展。共同关注和缓解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引导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人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建立合作机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加强教育培训与人才交流合作,提高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水平。倡导开放与共享的精神,推动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
有效应对时代挑战,实现安全有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让人工智能技术在符合科技伦理、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全面赋能科学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挑战。加强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亟须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以高水平数据安全保障高质量数据发展,推动数据的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更多养料。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加强协同共治,拓展多层次、多渠道双边多边交流对话,推进人工智能大科学领域国际合作,保持人工智能发展可控,共同应对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
善于凝聚各方合力,赋能人类美好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化创新合作,释放智能红利,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发展持续突破、智能红利更大释放。推动普惠发展,弥合智能鸿沟,携手打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实现更大程度的数字包容。加强协同共治,确保智能向善,始终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价值标准。我们期待各方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共同维护人工智能的安全,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全球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