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两名美国宇航员因波音 “星际客机” 宇宙飞船故障,被困国际空间站许久,归期一度渺茫。而在这背后,一系列事件的发展,将中美在太空领域的复杂关系推向了台前。
时间回溯到 2024 年 6 月 5 日,美国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尔莫尔满怀期待地搭乘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 “星际客机” 宇宙飞船升空,他们的目的地是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在轨道上停留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任务后便顺利返回地球。然而,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个残酷的玩笑。飞船在执行任务期间突发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问题,且这些问题迟迟无法得到有效修复。面对严峻的情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被迫做出艰难决定,让 “星际客机” 飞船自行返回地球,而两名宇航员则不得不滞留在国际空间站,开启了漫长的等待之旅。
美国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尔莫尔(资料图)
起初,NASA 为他们规划了回家的路线。按照早先公布的计划,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将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载人 “龙” 飞船返回地球。这艘飞船原定于去年 9 月升空,今年 2 月返回。但随后 SpaceX 宣布,由于后续发射的载人 “龙” 飞船建造计划出现延误,发射时间被迫推迟一个月,改到 3 月 25 日。这意味着两名宇航员在轨道上的停留时间将长达近 290 天,远远超出了原计划。
他们在太空中的艰难处境,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威廉姆斯在国际空间站的照片中明显消瘦,这让人们对她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炸开了锅,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将这两名宇航员滞留国际空间站的遭遇归咎于拜登政府,批评拜登政府在太空中 “抛弃” 了他们。特朗普甚至要求 SpaceX 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尽快迎接两名宇航员回家。在各方压力下,SpaceX 调整了发射计划,决定更换另一艘载人 “龙” 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最早可在 3 月 12 日准备好发射,两名滞留太空的美国宇航员终于看到了提前回家的希望。
SpaceX(资料图)
就在人们关注宇航员何时能顺利返回时,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FR)2 月 11 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又将目光引向了中美太空关系。据美国太空新闻网报道,这份题为 “确保太空安全:美国行动计划” 的报告指出,美国在太空领域正面临多重威胁,包括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太空碎片的增加以及来自中国的竞争等。报告称,如果美国不采取行动,可能会面临类似于 “斯普特尼克时刻” 的危机,即在太空领域失去领先地位。为此,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和国会采取全面战略,维护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承认近年来中国在太空能力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呼吁与北京进行务实接触。报告建议美中建立直接沟通热线,以降低在轨道上出现误判的风险,还提议在太空交通管理和遇险航天员救援方面与中国进行有针对性的太空相关接触。美国太空新闻网认为,这种沟通热线可能借鉴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机制,用于管理卫星近距离接触或潜在碎片事件等紧急情况。
太空(资料图)
然而,美国在太空领域的所作所为,与他们的提议形成了鲜明对比。近年来,美国率先将太空作为作战领域,成立太空军,大力推动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这种行为严重威胁了太空的安全,破坏了国际太空合作的良好氛围。而中国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国际太空合作。但美国自 2011 年制定 “沃尔夫条款” 后,限制了中美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该条款禁止中美两国之间任何与 NASA 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 “中国官方访问者”。
如今,美国一方面在太空领域搞军事对抗,另一方面又想与中国展开合作,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美国若真想改善与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首先就应该废除那些遏制和打压中国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条款,秉持平等和尊重的原则与中国开展合作。否则,所谓的合作提议不过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推动中美太空合作向前发展,也难以解决美国在太空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唯有摒弃偏见,真诚合作,才能在浩瀚宇宙中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