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许崇静)2024年底,Deep Seek先后发布V3、R1、Janus三款模型,引起广泛关注。Deep Seek大模型是本土科研团队在算力受限的背景下,使用了多种原创技术创新,实现了训练和推理的成本的大幅降低,同时综合性能追平海外前沿大模型,成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新突破。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肖瑞瑾认为,Deep Seek大模型技术的出现有着重要意义。从投资角度看,Deep Seek大模型显著提升国内投资者信心,显著提升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关注度。
作为本土机构投资者,Deep Seek大模型对中国科技行业估值体系的支撑将是长期系统性的,并且有坚实的基本面基础。行业角度,高度关注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端侧硬件、下游应用、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多个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Deep Seek将加速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并成为继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新质生产力。
肖瑞瑾表示,可以从大模型、算力芯片、端侧硬件、应用、人形机器人和智能驾驶六个维度分析人工智能相关投资主线。在端侧硬件领域,对芯片制程要求不算高,因此国产芯片供给较为充分,国内智能手机、IOT和平板PC等硬件能力较强,因此端侧硬件领域国内优势显著,并正在转化为商业化潜力。
应用层面,中国具备显著优势的工业产业基础和广泛的数字化使用场景,结合Deep Seek的低成本优势,国内应用或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并有望率先兑现商业化潜力。
人形机器人方面,国内目前在人形机器人VLA大模型研发领域仍处于跟随者地位,但凭借坚实的工业基础,在人形机器人硬件领域具备显著产业优势,人形机器人作为大模型的重要落地场景,商业化尚需2—3年时间,但硬件创新和持续降本或将在中国发生。
智能驾驶方面,尽管目前国内受限于算力芯片整体处于跟随者地位,但目前智能驾驶正在走向平价化,2025年国内智能驾驶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10万元人民币价格带的A级车也有望搭载智驾系统,商业化潜力已经开始兑现。
肖瑞瑾建议,普通投资者在参与科技投资时,需要持续丰富自身的投资者素养,一方面应减少参与空有技术“想象空间”但无法产业落地的概念炒作;另一方面也要回避低估值陷阱,尤其是避免投资行业处于衰退周期的低估值公司。
下一篇:AI火热,英伟达吃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