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的平顶山港
3月春光明媚,已建成的平顶山港,正在静静地等待着2025年正式通航的日子。
古时,一艘艘商船舢板穿梭在沙河之上,沙河两岸因水而兴,建起一座座码头商埠。如今,沙河旧日繁忙的景象正在重现。沙河复航打通了平顶山对外交通的“大动脉”,标志着平顶山将开启通江达海的新时代。
建造 旧码头上建新港,又见沙河商贾忙
“沙河一带水,船受两三人。远道来良贾,㳙流接上津。”
作为淮河的重要支流,沙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明清时,沙河岸边的滍阳镇便是重要的水运码头,河畔店铺林立,商贾往来不断。而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气候、环境等复杂原因,沙河航运中断,这段辉煌的历史暂时落下帷幕。
2012年,沙河漯河至平顶山段复航工程列入《河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2014年,该工程获准立项。2016年7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自开工起,河南中亚交建集团有限公司经理王东旺,便守在沙河边参与平顶山港的建设。“平顶山作为河南腹地,缺少运量大、成本低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今,平顶山运输矛盾越来越显现,因此,平顶山港的建设至关重要。”王东旺说。
然而,受到征地拆迁、施工图变更、近年气候变化剧烈等因素影响,港口建设频频受阻。为了使平顶山港能够尽快建设完成,建设项目组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组织多个班组轮班施工,制定污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建设进程。
2021年10月,平顶山港施工完成,并于2024年9月由平顶山市交通建设技术中心进行竣工质量检测,检测质量合格。2024年10月14日,平顶山市市长李明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平顶山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推进水系连通,以沙河等九条河道为轴,确定了“九横三纵、一网贯通”的水网主框架,让“公铁水空”四路并进。
筹备 已达到通航水位,预计2025年正式通航
“平顶山港已蓄到了通航水位,能够通行1000吨的船只,目前,港口已进入开港前的筹备期,预计2025年正式通航。”河南交投港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缪小强告诉记者。
平顶山港占地面积637.97亩,平顶山段航道全长24.5公里,分南北两个港区,共11个泊位,设计年吞吐量432万吨。沙河复航平顶山段工程是河南省第一个水运PPP项目,截至目前实际完成投资约7.05亿元。
为了使河道内船只能够适应京广铁路桥的高度,河南交投集团同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共同设计绿色智能船舶,用新技术探索矮桥、水浅、多船闸等瓶颈下高效航运,探索自主航行、远程驾控,开展以绿色能源、超大装载为核心的标准船型设计。
“平顶山港作为河南最西边的港口,辐射范围很大,包括河南西部地区乃至中国西北内陆城市。这些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砂石等,这也是我们开港初期的主要业务方向。对比陆运,内河航运会极大地节省运营成本。”河南交投港航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副经理杨金磊告诉记者。
从小在沙河边长大的程山凤,一直期待平顶山港开港的那天。作为平顶山市启航运输有限公司综合办的员工,她见证了昔日的旧码头建起了新港。“作为内陆城市,平顶山市想要通江达海,这是一条最便捷的道路。除了煤炭,平顶山的砂石、尼龙等也能以更低的运输成本外运,可以让本土企业更好地创收,带动周边的发展。”程山风说。
期望 未来打造产业港、贸易港、枢纽港、智慧港
平顶山市作为河南省主要的大宗货物源头城市,对物流服务需求旺盛,煤炭、钢铁、砂石、岩盐、尼龙化工等适航资源极为丰富,潜在运量达8000万吨以上。“这里有平煤神马集团、舞钢公司等国内、省内重点企业,还有中国尼龙城等世界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未来,将会围绕中国尼龙城以及中南地区煤炭主产区打造产业港。”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航务管理科科长李鑫磊说。
李鑫磊表示,平顶山还将结合北港区的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海洋经济,将平顶山港打造为对外进出口前沿的贸易港。同时,要逐步建成干支联通、南北贯通的航运网络,以沙河复航为主干,谋划唐河沙河联通工程和北汝河航运工程,接入国家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将平顶山港发展为枢纽港。此外,正在开展的平顶山市枢纽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和智能多式联运平台建设,将助力平顶山港打造成智慧港。
据了解,平顶山港作为中原地区最深入内陆腹地的港口,港区周边已形成完整的煤炭、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链条和千亿级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周边地市及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向东部地区输送,同时吸引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
沉寂了数十年的沙河不再只是一片风景,货船的鸣笛声将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航运时代”,平顶山港即将通航启程。(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苏梓晴/文 耿毅卓 辛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