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闫文瑞】郑州航空港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新乡长垣的“中国医疗耗材之都”、南阳的中药生产基地、焦作的全球头孢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一张张产业名片背后,是河南作为“医药大省”的硬核实力。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行业集中度待提升等挑战,河南医药产业如何实现从“大”到“强”?即将于3月20日启幕的2025河南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供应链金融大会,或许能给出答案。
从“医药大省”到“医药强省”,河南如何破局?
作为全国人口大省,河南的医药需求始终处于高位。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2023年末,河南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7.2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9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红乐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生物医药企业1530家,总产值2820亿元,稳居全国前5位;共有医疗器械生产厂家1560家,总产值490亿元。规模以上医药企业579家,其中,营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30亿元3家、“头雁”企业11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然而,挑战也显而易见: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有待畅通,医药产业集中度不足,创新转化效率亟待提升,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不足。如何破解这些“梗阻”?
即将发布的《河南医药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指出,可从创新、集群、生态等方面着手:依托中原医学科学城等高能级平台,推动“实验室+产业化公司”模式,加速肺癌CAR-NK细胞免疫疗法等前沿技术转化;发挥新乡长垣“医疗耗材之都”、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等集群效应,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构建“政—企—医—研—金”五位一体生态圈,通过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物流等补齐短板。
近年来,河南将现代医药产业列为七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的目标。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瞄准生物工程、高端医疗器械等,加快体外诊断产品、康复医疗器械等研发制造,培育壮大未来健康产业。目标的实现需要政策的精准支持、企业的创新突围、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力,更需要金融活水的润泽——正是本次大会的价值所在。
一场大会,何以成为产业转型的“催化剂”?
3月20日,2025河南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供应链金融大会将在郑州举行。这场由政、企、医、研、金多方共建的大会,直击行业痛点,呈现五大核心价值:
政策与产业同频共振。政府主管部门将现场解读医疗健康产业支持政策与监管新规,为企业提供“一手信息”。
趋势与机遇提前“解码”。清华大学医疗健康研究中心、毕马威、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机构专家将剖析“十五五”医疗健康产业趋势,探讨医改带来的新机遇。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如何抢占国产替代风口?前瞻洞察为企业战略布局注入“强心剂”。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针对医疗设备供应商“中标易、回款难”的痛点,大会推出供应链金融创新方案。大河财立方“医商保2.0”实现线上申请授信,授信额度最高3000万元,授信后企业凭中标后合同可实现24小时提款,有效支持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权威白皮书把脉开方。《河南医药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首次发布,深度解析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动向,全景呈现制造业与流通业发展图谱,为行业提供“导航仪”。
产业生态协同共建。产销合作、产学研对接、产融签约等环节将密集落地,县域医疗产业推介、创新产品路演同步开展。从技术转化到市场拓展,一场大会织就全产业链协作网络。
这场大会,不仅是信息的集散地,更是行动的催化剂。3月20日,相聚郑州,河南医药产业的“高光时刻”,即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