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全球共识下,湖北省以《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为蓝本,构建了一套多层次、全周期、差异化的激励体系,不仅展现了“以诚待才”的诚意,更通过制度创新破解了人才发展的深层次制约,为中部地区人才生态优化提供了实践样本。这一行动方案以“十百千万”量化目标为牵引,从顶格支持到普惠激励,从资金赋能到金融创新,形成了一套立体化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价值认可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制度突破释放人才潜能。
以超常规政策吸引战略科学家。对战略科学家的“一人一策”顶格支持,是湖北激励体系中最具突破性的制度设计。依托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湖北省为顶尖人才提供“上不封顶”的经费支持,并赋予其团队人财物自主权、技术路线决定权等核心权限,甚至将团队核心成员直接纳入省级重点人才计划。例如,对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端人才,按需提供稳定足额的项目经费或股权投资,并安排具有指挥大型项目经验的领导干部协调服务,既解决了科研的后顾之忧,也强化了资源整合效能。这种“顶格”不仅是资金的“顶配”,更是制度创新的“顶峰”,为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了“非来不可”的理由。
构建分层分类的资金激励举措。湖北的激励体系精准匹配了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战略帅才—领军将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的梯度化资金保障链。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可获得用人单位投入50%的配套经费或股权投资支持,青年人才资助标准提升至每人60万元,卓越工程师专项经费扩容至每人30万元。这种差异化投入体现了“按需施策”的激励逻辑:对领军人才侧重解决核心技术攻关的“卡脖子”难题,对青年人才则通过“博聚楚天”等项目扩大基数、夯实后备力量,每年新进站博士后超2000人,并明确40岁以下人才承担省级科研项目比例不低于50%,加速青年人才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跨越。梯度化设计既避免了资源“大水漫灌”,又确保了各层次人才“各得其所”,形成可持续的人才成长生态。
全周期服务破解创新资金难题。湖北创新性地将金融工具嵌入人才激励体系,构建了“基金+信贷+上市”的全链条服务网络。百亿级楚天凤鸣科创天使母基金、30亿长江优企人才股权激励基金,以及“科技人才贷”“科担快贷”等产品,覆盖了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资金需求。截至2024年末,科技人才贷已发放79亿元,服务企业1528户,科技担保贷款同比增长147%。更关键的是,通过“人才有价”评估模型,将人才的技术价值、创新潜力量化为金融信用,实现“才智”与“资本”的精准对接。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融资依赖固定资产抵押的局限,让“知本”真正转化为“资本”,为科研转化注入金融“活水”。
湖北的人才激励体系,本质上是一场从“管理”到“治理”的范式变革。它不再局限于短期政策优惠,而是通过制度性安排构建长期稳定的创新环境。当战略科学家在光电子、量子科技等领域绘制蓝图,当青年博士在实验室孕育颠覆性技术,当工程师在智能制造一线破解工艺难题,这些“最强大脑”的协同创新,正将湖北推向“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上一篇:工会维权显担当 千里护薪暖民心
下一篇:清明祭英烈 传承爱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