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李闰石
3月31日,黄石市西塞山工业园,逸洋制管年产30万吨热轧精密无缝钢管产线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冲刺年内试产。
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特钢项目,从签约到建成,仅用半年。如此迅速,源自西塞山区的“诚意招商”“链式招商”。
背着投影仪10次上门沟通,叩开“链主”大门
“西塞山招商人员背着投影仪跨省路演,让我感动。”忆及当时场景,逸洋制管董事长曹向兵十分感慨。这家全国轴承钢管龙头企业的落地,源于西塞山区历时900多天的执着攻坚。
大冶特钢位于西塞山区,遍布全国的销售人员也是该区招商信息员。2022年5月,销售人员获悉企业扩产信息后,迅速反馈给西塞山区。招商团队立即行动,连夜做好特钢产业集群图谱和定制化的配套方案,背着投影仪,次日便前往张家港市,先后10次上门沟通,最终用“原材料零库存运输”“全流程能耗优化方案”等硬核举措,扭转了企业既定的布局决策。
为促使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西塞山区实施“双链长”服务机制,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发展链长”协调要素保障,分管副区长作为“服务链长”跟进建设进度。签约次日,服务专班便进驻工地,3个月完成用地整备,同步配建专家公寓和共享实验室。
去年,逸洋制管总经理吴信芳首次来到西塞山区,看到火热的建设工地十分惊讶,“这种速度,堪比长三角,比我们预期提前半年投产。”
帮客户测算年省成本800万元
春日正好,飞沃新能源科技(黄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来自大冶特钢的合金棒材被加工成风电螺栓,“飞”向全国市场。
飞沃科技四分之一原材料来自大冶特钢。2021年底,西塞山区招商专班捕捉到企业扩产意向后,连夜前往公司总部湖南常德市,却被告知董事会已决定在吉林建厂。
2022年春节刚过,西塞山区主要负责人便带着“成本对比模型”PPT、配套产业政策及特钢产业链供应链地图直奔常德。他为客户精准测算出落户西塞山区每年可节省物流、仓储及燃气成本800万元,原定40分钟的会面,延长至3小时,双方相谈甚欢。经公司董事会内部投票,决定在西塞山区投资建厂。2023年,飞沃新能源科技(黄石)有限公司顺利投产。
“西塞山比我们还懂特钢产业链。”飞沃科技董事长张友君深有感触,他们带着30页的《产业链协同方案》登门,协调周边5家配套企业形成“热处理共享圈”,使单位能耗成本下降15%。飞沃科技距大冶特钢仅几公里,可免建仓储,节省物流成本,还对接本地科研院所,共建紧固件研究院,进军海上风电紧固件高端领域,“超前服务”使项目从洽谈到投产只用半年,助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特钢产业生态链吸引企业入驻
西塞山区项目办的智能大屏上,46家特钢链上企业的生产数据和项目进展即时更新,一个完整的特钢产业生态链已经成型。
西塞山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陈震环介绍,全区建立链主企业需求清单、本地配套能力清单、目标企业对接清单,这三本动态台账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作为全国第二大特钢产业基地,西塞山区具有特钢产业链与智能装备产业协同优势,国家特钢重点实验室落户于此。该区正在建设特钢产业加速器,已吸引12家上下游企业入驻。数据显示,去年全区新引进项目产业关联度达91%,项目亩均税收超行业标准20%。
西塞山区委书记晏勇表示,招商引资拼的是产业生态,西塞山区正以特钢产业为轴心构建创新生态,规划建设特钢物流园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早日打造千亿级的特钢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