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刘家烨、姜潇、曹国星)襄渝铁路线作为国家一级干线,承担着西南地区战略保障、“北煤南运”资源调配、秦巴山区区域平衡、中欧班列物流运输等重要作用,是中西部货运的骨干通道。
6月20日,随着法槌一声敲响,公益诉讼起诉人襄阳铁检院诉某行政机关对襄渝线一公跨铁桥梁维护怠于履职行政公益诉讼案开庭。该案作为襄阳铁检院自行办理的涉铁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件,在推动铁路领域公益诉讼实践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限重桥梁难限行 多年碾压伤痕深
襄渝线上方一公跨铁桥梁修建于1975年,设计荷载汽车限重20吨。桥梁为当地铁路社区和2个自然村上百户居民出行带来了便利。
由于周边采矿企业和建材加工企业众多,年复一年超载车辆在桥上通行,桥梁承载不堪重负。
限高设施被破坏
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铁路单位在桥上安装了限宽设施,但是限宽设施屡遭破坏。2020年9月,铁路单位与当地镇政府签订了该桥及附属设施管理维护协议,约定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管养由该镇政府负责。
当时,桥梁技术状况经检测评定为2类桥梁。
桥梁出现裂缝
2024年初,铁路单位在巡线中发现,桥上限宽设施再次被人为挪开,重载车辆频繁通过桥梁,随后进一步调查发现,由于长期碾压,桥梁底部多处出现了10余米长的裂纹,严重危及桥梁和铁路行车安全。
法律监督为公益 行政诉讼促执法
2024年1月,铁路单位将该线索提供给襄阳铁检院公益诉讼部门,寻求司法帮助。承办检察官现场查看时,一辆重载车辆正在通行该桥。经调查,桥梁一侧的一家水泥预制板厂长期拉货重载通行该桥。
面对伤痕累累的桥梁和桥下疾驰而过的列车,襄阳铁检院及时立案,并先后向该行政机关制发磋商函、召开公开听证会、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履行对该桥梁的监管责任。该行政机关均回复称,桥梁管养主体为镇政府,已向其下发督办函。
检察建议书到期后,承办人在跟进调查中发现,除限宽设施被移至原位附近并进行了简易焊接外,桥梁维修、桥面限高限宽设施设置等检察建议内容均未落实。
同年7月,襄阳铁检院委托检测公司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评定结果由2020年的2类桥梁恶化为3类桥梁,建议及时对桥梁进行修补。
襄阳铁检院召开听证会
面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襄阳铁检院果断向上级部门申请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权,于2024年12月对该行政机关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诉”促治,发挥“诉”的刚性监督作用。
起诉期间,襄阳铁检院继续督促该行政机关积极履职,并主动提供桥梁检测报告。该行政机关依据检测报告上的建议,组织施工单位对桥梁裂缝、渗水、桥面限高限宽设施及警示标志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在开庭前,该桥梁技术状况经检测恢复至2类,国有财产得到合理、安全、有效的守护。
铁臂护路保平安 铁检履职显担当
今年6月20日,该案在襄阳铁路运输法院开庭。襄阳铁检院将此案作为示范庭,邀请了武汉铁检机关两级公益诉讼干警、人民监督员和铁路单位代表参加观摩。
公益诉讼起诉人紧紧围绕被告负有监管职责这一重点,通过庭审示证质证、明晰权责关系,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进行了论证。
该案在襄阳铁路运输法院开庭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接受检察机关监督,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共同推进辖区内道路运输安全畅通。”出庭行政机关负责人最后陈述说到。
铁路职工代表王鹏飞感叹道:“感谢检察机关从公益保护角度帮助铁路单位解决了心上难题,桥安了、心定了,这个案子也为其它公跨铁桥梁的监管提供了借鉴意义。”
经全面整改,桥梁技术状况经检测恢复至2类
至此,这座横跨在襄渝线上、服务周边居民的限重桥梁经过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起诉,从“无人管”到“立刻改”,不仅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和国有财产安全,也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保护公益不是检察机关的‘独角戏’,我们希望通过办理一案达到治理一片的效果。襄渝线也不止这一座公跨铁桥梁,我们也希望通过以‘我管’促‘多管’,凝聚各方合力共同维护这条运输通道的安全。”襄阳铁检院副检察长刘家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