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实习生 王欣源 蔡欣熠
今年高考,武汉市第六中学高三(1)班的陈诗颖和杨宇权分别取得物理类680分和684分的优异成绩。据了解,两位优秀学子不仅在分数上并驾齐驱,在学习方法和成长路径上也有相似之处。
6月25日,两位同学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总结了他们的学习“秘笈”。
错题本+回归教材,基础为王
错题本和回归教材,是两人共同强调的“制胜法宝”。
“在各科学习中,纠错以及易错点的收集非常重要。”陈诗颖认为,尤其在复习后期,系统整理错题能有效“避坑”。对于理科学习,她强调构建模型理解本质;对于文科,则要重视日常积累,聚沙成塔。杨宇权对此深表赞同,并点出关键:“积累错题后,最重要的是之后还要再看。”他坦言,错一次不代表下次就能做对,定期回顾才能将知识点内化于心。
“回归教材”则是他们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复习妙招。“回归课本真的让我受益极大,我在语文课本中就发现有能在作文里用的好素材。”陈诗颖深有体会。杨宇权更将课本视为复习的重中之重:“高考大部分问题都源于课本,课后习题就是最好的例子。课本吃透了,高考题自然没压力。”
采访中,两人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学校提供的资料已足够充分,关键在于主动运用而非束之高阁。“要学会运用学校给的资料,而不是把它们当废纸。”陈诗颖总结道。
心态稳得住,低谷变阶梯
学霸的学习之路也并非坦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陈诗颖和杨宇权两人都经历过成绩低谷期,而积极的心态调整是他们共同胜利的关键。
陈诗颖曾因一次大考的滑铁卢而陷入恐惧:“考到最低分后,就会害怕下一次也考不好。”好在,周围人的温暖相助让事情迎来了转机:老师主动谈心鼓励,父母小心呵护不问分数,室友同学给予肯定。“大家营造的温暖向上的氛围让我坦然面对挫折并重整旗鼓。”她感慨,心态稳了,成绩自然回升。
而杨宇权的低谷出现在初入高中时。面对陡然提升的学习难度,他坦言“一开始确实有点力不从心”。整个高一,他最好的成绩也未进过年级前十。支撑他平稳度过低谷期的同样是清醒的预期和乐观心态,“我对自己没这么优秀是有心理预期的。可能是因为我的心态比较乐观,所以没有因一时失利而气馁。”这份坦然,让他最终在高考实现了突破,获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
张弛须有度,身心是根基
高强度学习需要良好状态支撑,两位学霸都深谙劳逸结合之道。
陈诗颖有自己的解压方式:“我喜欢画画、听歌、与室友聚餐聊天,这些都是我的‘充电站’。”杨宇权则钟情于羽毛球上的畅快挥拍:“体育课上,我喜欢和朋友打羽毛球。”对他而言,运动流汗是释放压力的最佳途径:“学校为我们配置了很多运动器材和场地,希望我们做到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和心里有爱。我压力大时打场球出透汗,非常舒服。”
而在时间管理上,杨宇权特别强调充足睡眠的重要性:“我认为要想保证思维的活跃,必须有充足睡眠,我个人在高中基本每天都11时睡觉。”他坚决反对熬夜补作业,认为这严重透支次日效率。“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努力学习同样重要。人不是机器,需要通过休息来保持大脑活跃。”学霸二人不谋而合地向记者强调了劳逸结合的积极作用。
优异的成绩让两人目标直指顶尖学府。陈诗颖对物理方向情有独钟,希望能够去清华、北大等高校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杨宇权则表示:“能上清北肯定最好,喜欢人工智能、计算机、电气等专业。”
而在这个暑假,他们也并未松懈。他们在探访恩师、朋友相聚之余,计划利用暑假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除此之外,陈诗颖已着手准备大学英语四六级、高数、微积分,并计划学习编程。杨宇权准备学习英语、人工智能或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为进入大学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