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通讯员 肖熠 英山融媒
5月27日晚10时半,
在武汉务工的黄河清突发脑梗,
被120急救车送进武汉市中心医院。
黄河清是英山县孔家坊乡孔家坊村人,
一家四口现在武汉生活,
爱人汪林无业,全职照顾两个8岁和4岁的孩子。
经诊断,黄河清患有脑出血、肾衰、心衰等多项并发症,
经过开颅手术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三周后又转入长江航运总医院。
家里没有积蓄,还背着1百多万元的房贷,
为筹措手术费,汪林卖掉了家里的车,
又向亲戚朋友借债30多万元,
仍然无力承担后续的医药费,
只能在6月24日申请了水滴筹。
6月26日,孔家坊乡民政办主任王旭在朋友圈看到汪林发布的水滴筹信息,
初步研判其符合急难型救助对象条件,
马上启动“先救助,再补手续”的“紧急程序”。
在通过电话向汪林本人、村里、亲属核实情况后,
按乡镇行政权限,决定对汪林发放临时救助金,
额度为2848元(当地当年城市低保月标准的4倍)。
当天下午2点25分,汪林委托邻居闻继军到乡政府领取救助金,
闻继军签字后仅仅2分钟,
第一笔由王旭个人垫付的2000元救助金就通过微信转账发到了汪林手上。
闻继军(右)从王旭手上接过补助金。
这笔补助款,对于几乎陷入绝境的汪林来说,
真是雪中送炭。
她哽咽着回忆:
“当时,又要接送小孩,又要去医院,
医药费负担也大,简直走投无路。
在最困难的时候,接到乡政府的电话,
感到背后有这么强大的支持,
内心真是特别感激。”
领取补助金的单据。
6月29日,黄河清因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汪林回到老家为丈夫办理丧事。
7月1日,乡政府将汪林接来,
当面介绍其它困难救助政策。
听说她打算卖掉武汉的房子,带着孩子回英山,
对于以后可能面临的就业、孩子转学、家庭困难等诉求,
孔家坊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赵青华表态,
乡政府将尽量用足政策,给予帮助。
带着温暖回到家,汪林发来微信:
“谢谢主任关心,谢谢政府的扶持!
孩子羽翼未丰,老人年事已高,
都需要我坚强,我会努力的。”
汪林给乡干部发来的微信截图。
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性制度安排,
承担着筑牢社会救助体系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责任务。
英山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梅香介绍,
除了本人申请以外,
该县通过入户走访、部门发现、
大数据预警、动态跟踪重点对象、
网络了解、信息员汇报等方式,
实现让“政策找人”,而不是“人找政策”。
截至6月底,英山已对临时救助对象878人次,
发放救助资金163万元。
政策链接:
今年1月,湖北省民政厅制定《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临时救助对象按情形分为:急难型、过渡型、支出型三类。
在户籍地、居住地、急难发生地均可申请。
县乡两级均可审批,救助金额较小的可委托乡镇(街道)审批。
在乡镇(街道)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委托额度为当地当年城市低保月标准的4倍。
除传统的线下申请外,增加线上申请方式。
通过发放救助金、发放实物、转介服务等方式,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
审核确认分为紧急程序和一般程序。
“紧急程序”适用于急难型救助对象,简化相关环节后直接救助,事后再登记有关信息,补齐手续。
“一般程序”适用于支出型临时救助对象。
急难型临时救助金一般一次性发放,
过渡型、支出型临时救助金原则上采取“一次审核、分阶段发放”方式给付。
上一篇:七一红船,何以承载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