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现场从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建设线上“郑好融”平台,设立规模5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落地“N”个线下金融服务港湾,打造“1+1+N”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郑州是中部地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截止2024年,郑州集聚一流大学研究院8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68家,中原科技城全国排名跃至15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487家,人才总量超300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国家平均水平。郑州市金融市场较为活跃,有金融机构421家,2025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408亿元,占全省的49%。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立志介绍,截至目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1万亿元、4.15万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0%、45%,均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2位。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11.18亿元,成交额为34.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52%和12.14%。建设线上“郑好融”平台,设立规模5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落地“N”个线下金融服务港湾,打造“1+1+N”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此次出台的政策文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强化科技部门、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协同、加强中央派驻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动。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及“股债贷保”多种金融工具综合运用等。此外在投入方式上,强调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发挥财税政策对金融投资的引导激励作用。(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赵梓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