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大地需用脚步丈量,希望当以汗水浇灌。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一部部青春奋斗史诗正在上演,他们毅然告别“北上广”的霓虹璀璨,选择到“新(新疆)西(西藏)兰(甘肃兰州)”播种青春的绿洲。他们用行动证明,基层的星辰大海,是淬炼青春的最好熔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绽放青春的最美舞台。
理想的纯度,在泥土中淬炼。“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青年马克思的话语,阐释理想信念的力量。广西百色的黄文秀,将理想的根须深扎泥土,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她放弃京城的优渥,回到家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不解,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选择回乡服务群众,是我的使命。”黄文秀用生命印证,真正的理想绝非空中楼阁,唯有在基层的土壤中栉风沐雨,方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时,青春便拥有了穿透时光的力量。
价值的分量,在担当中丈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指出,“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谢依特小学的23名支教队员正是其中生动的缩影。帕米尔高原风沙凛冽、阳光刺眼,却从未冷却他们的热情——他们以“睁眼闭眼皆为学生”的专注,在边疆校园播撒知识的火种。基层不是“镀金池”,而是“炼金炉”。当个人成长坐标嵌入乡村振兴宏图,便会明白在田间地头解决一个灌溉难题的成就感,胜过写字楼里的十份方案;让孩子们的梦想变为现实的价值感,远非百万年薪所能衡量。青春的重量,终由担当的尺度定义。
时代的答案,在奋斗中书写。回望历史长河,真正的智者总能将个人选择融入时代浪潮,把“小我”的奋斗汇入“大我”的征程。1963年,上海青年奔赴新疆石河子,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戈壁建起绿洲;1988年,福建青年扎根宁夏西海固,用“吊庄移民”改写贫困命运;2009年,中国农大“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把论文写在河北曲周的大地上;2020年,广东“90后”医疗队驰援武汉,以白衣为甲筑起生命防线。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用奋斗为人生镌刻下永不褪色的青春注脚。
如今,西部戈壁崛起新能源基地,乡村直播间孕育新经济业态,基层一线锻造未来栋梁。那些“北上广”看不到的风景,写字楼遇不到的成长,正呼唤着勇敢的探索者。站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更应笃信,“最好的时代”从不是等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当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在基层的“充电桩”蓄能,时代的答卷必将写下我们这代人最绚丽的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赤橙(湖北省团校)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