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在城市管理领域,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其作风表现直接关系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和成效。好作风对青年干部而言,不仅是一项政治纪律要求,更是其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是助力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青年干部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固化的关键期,其作风养成具有特殊重要性。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整个职业生涯。在城市管理实践中,青年干部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和人情考验,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认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才能在行政执法、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守住底线。这种思想认同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转化为看待问题的视角、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准则,成为青年干部的职业本能。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运行、服务等多个维度。青年干部的优势在于既能理解传统治理逻辑,又能掌握现代治理方法。拥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方面,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将城市管理简单化为行政命令和机械执法;另一方面,要防止创新突破变成标新立异,将新技术新手段异化为形象工程。青年干部要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遵守纪律规矩的前提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城市管理的本质是服务人民,良好工作作风的落脚点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青年干部必须解决好“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避免将“严守规定”异化为“不近人情”。真正的作风转变,体现在能否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能否用群众语言解释政策,能否以群众满意度衡量工作成效。青年干部应当发挥年龄优势,主动深入社区、走进群众,在城市更新、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找到纪律约束与为民服务的结合点,让严格作风与温暖服务相得益彰。
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文化支撑。青年干部应当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形象,更关系政府公信力,必须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严守中央八项规定、锻造优良的工作作风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当每一位青年干部都能以“清”为立身之本,以“亲”为工作之要,城市管理就获得了最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这种源自作风建设的青春力量,必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森源(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