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放暑假了,但是安全不能放假。
夏日江边游泳、戏水玩耍,平静的水面下危险暗暗涌动。防溺水,时时处处都不可忽视。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7万人因溺水死亡,没有成人监督的儿童面临特别高的溺水风险,溺水也被称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溺水往往发生得让人猝不及防:短短2分钟就可能窒息,4-6分钟就可能致命。最要命的是,这种“无声溺水”常常静悄悄,来不及大喊大叫,让人难以察觉,也错失了救援时间。
防溺水是一项生命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全方位织牢“安全网”。
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安全意识,防溺水知识应成为教育传导的“硬课程”。从认识的角度,反复提醒孩子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要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要在无成人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要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将这些常识深深印入脑海,让孩子们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督促,减少一些因结伴野泳从而出现危险的情况。
针对重点水域、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汛期到来后,江河湖泊各流域水情复杂。对危险水域摸清隐患,加强巡查和提示,建立有成效的群防群控体系,为青少年建立“生命保卫队”。近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湖北日报共同发布《湖北未成年人防溺水手绘地图》,将我省长江、汉江流域上需要重点防范的水域标识出来,成为一本防溺水手册。农村地区防溺水形势相对复杂,加上还有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大,尤需建立“镇、村、校、家”四位一体联防机制,把保护网织得更密实。
生命之托重于千钧,防溺水绝非单一部门的“独角戏”,也不能止于警示标语与临时巡查。把防的工作做在前、做充分,将各方责任压实,让人防和技防更好地相结合,才能尽可能将危险系数降低,让亲水夏日与安全假日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