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丁洋涛 文图】 我国快递行业正在跑得更快、变得更绿。7月14日,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5年6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当前指数达454.3,同比提升4.7%。上半年快递行业成绩亮眼,快递业务量预计超950亿件,收入预计突破70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和8.5%。更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包邮区”扩容、农村快递跑赢全国增速、快递包装越来越环保。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重塑民众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快递跑得更快:从城市到乡村的“物流加速带”
今年上半年,快递小哥的电动车跑得更欢了,背后是一张不断升级的物流网络在发力。
最显眼的是异地快递的“扛把子”表现:二季度异地业务对快递量增长的贡献接近95%,相当于每100个包裹里有95个在省际间流动。这意味着你在网上买的云南鲜花、浙江童装,能比以前更快送到家门口。
西部省份的变化尤其明显。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的快递投递量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新疆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接近九成。在以前,新疆哈密瓜要想运到东部,得层层转运耗上几天;现在,通过“快递+特色农产品”模式,上半年光是哈密瓜、杏子这些瓜果的寄递量就达5518万件,直接带动当地农业总产值67.55亿元。牧民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点点手机,马具就能送到牧场;喀什的手工艺品通过快递网点,3天就能出现在上海的文创店里。
这背后是物流网络的“快递+特色农产品”:快递企业在西部增设集运中心,开行了更多高铁快递专线,甚至把全货机航线延伸到了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在浙江、广东、河南等地的农村,无人车开始承担短途配送,山区里的无人机能把药品和农资直接送到村口。这就像给物流系统装了“加速器”,以前需要人工分拣的包裹,现在通过自动化设备,处理效率翻了好几倍。
农村快递的爆发式增长,还得益于各种“跨界合作”。新疆的“邮快合作”让邮政网点和快递企业共享资源,内蒙古的“交邮合作”让农村班车顺带送快递,成本下降,时效提升,现在农村居民和城里人收快递的“时差”越来越小。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主任朱丽表示,上半年,行业大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持续贡献行业力量。
快递变得更绿:从包装到运输的“环保进行时”
打开快递包裹时,你有没有发现塑料泡沫少了?纸箱变瘦了?这可不是错觉。随着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实施,快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绿色革命”。
多家快递企业今年推出了“智能打包算法”,系统会根据商品大小自动推荐最合适的包装箱。就像网购时的“量身定制”,用大箱子装小物件的情况减少,光这一项就减少了20%的包装浪费。循环快递袋也越来越常见,有些企业还搞起了“量身定制”:用循环包装寄件能换优惠券,既省钱又环保。
运输环节也在“减碳”。京东物流、韵达、申通、极兔、顺丰等快递企业试点电动货车配送,部分分拨中心装上了太阳能板。朱丽指出,现在企业不光算经济账,更要算环保账——不少公司公开了碳减排目标,有的还建立了全网绿色管理体系。
这种绿色转型不是“赔本买卖”。例如,2024年韵达大力推广可循环中转袋的使用,投放1205.08万条,历年累计投放超3000万条,累计循环使用达27亿次,相当于减少不可降解编织袋23.1万吨。
国家邮政局表示,下半年,国家邮政局将持续深化法规政策落地,引导快递企业积极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方式,注重资源节约集约,逐步加大使用绿色能源、优化寄递运输方式、推进基础设施绿色改造,持续增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行业绿色发展动能。
从西部草原的快递驿站到城市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从飞驰的高铁快递专列到低空盘旋的配送无人机,快递行业上半年的成绩单,其实是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的缩影。当950亿件包裹在城乡间流动,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城乡融合的加速和绿色发展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