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胡少俊
签署调解协议那一刻,陈某心里的“结”总算解开了。
两年前,同为货车司机的陈某与张某因车辆通行引起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张某将陈某打成轻伤。双方虽有和解意愿,但赔偿问题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下陆区检察院驻区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多次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此案是下陆区检察院依托区综治中心高质效化解矛盾的缩影。近年来,该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接访端即时响应、化解端多元发力、治理端源头阻断”的全链条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接访端:“两长同台+检察长包案”即时回应群众关切
“物业公司没尽到责任,导致我家被盗,法院判决要我缴1000多元物业费,我不服……”2024年,张大爷因拖欠物业费被法院强制执行后,走进下陆区检察长、区法院院长联合接访日。“两长”释法说理:物业费缴纳与物品丢失属不同法律关系,张大爷最终息诉。
2022年5月,下陆区检察院与区法院会签《关于在法律监督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推行检、法“两长”同台接访,三年共接访10余次,化解物业、邻里纠纷等矛盾近70人次。同时落实“检察长接待日”,重要信访事项领导包案。2024年以来,院领导接访化解矛盾25起。
化解端:“检察+N”多元发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今年2月,金某醉酒后将詹某等三人打成轻微伤。下陆区检察院依托区综治中心,采取“检察+调解”模式,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经多轮调解,金某家属当面道歉并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检察机关在公诉时将该情节纳入量刑建议。
近年来,该院围绕“案结事了人和”,采取“检察+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律师代表听证,用通俗语言讲清“法理人情”;采取“检察+协作”共享法院、公安、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资源,推动矛盾在司法环节实质性化解。
治理端:“法治宣传+网络联动”从源头阻断矛盾滋生
信访人汤某因公安机关对其被打案不予刑事立案,申请监督。检察官审查后认为不立案并无不当,遂组织公开听证。经检察官释法、听证员说理,汤某当场接受决定。
为促源头治理,下陆区检察院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活动,引导居民守法、找法、靠法;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线上对接区综治网格平台,值班检察官登录平台第一时间发现、调解涉检矛盾;线下推动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与区综治中心、区法院调解中心、社区对接,每周安排检察官接访。2024年以来,联合公安、法院调解刑事、民事纠纷27件,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统一。
从“即时响应”到“多元化解”,再到“源头阻断”,下陆区检察院以全链条机制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到实处,让矛盾化解既有法治力度,更含司法温度,为基层治理注入检察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