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高增长、高溢价的品牌故事不再被看好,其近日最新财报发布后,股价持续承压。美国时间9月15日,Lululemon盘中创下159.252美元/股的6年来低位,最终收报159.98美元/股,总市值189.71亿美元。据统计,Lululemon股价年内跌幅高达约60%,距其2023年年底的历史高点已缩水近七成。
受关税冲击,北美大本营销售下降
据Lululemon发布的截至8月3日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报告期内全球净营收同比增长7%至25亿美元,其中国际业务净营收增长22%。毛利润同比增长5%至15亿美元,毛利率下降110个基点至58.5%;摊薄后每股收益为3.10美元,上年同期为3.15美元。
面对关税问题和北美市场销售乏力的双重压力,Lululemon再次下调业绩预期。MeghanFrank预计其2025财年全年净营收将在108.5亿至110亿美元之间,低于此前预测的111.5亿至113亿美元,也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12亿美元。
此次Lululemon下调预期,来源于其传统核心市场北美市场的增长乏力。该地区二季度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了4%,门店客流更是同比大跌8.5%。叠加关税冲击,北美市场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美国取消了800美元以下进口免税政策后,三分之二的美国电商订单成本增加。据了解,Lululemon有87%产能集中在东南亚,其中越南占40%,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显著。Lululemon预计,关税将使其全年利润减少2.4亿美元。Lululemon尽管尝试转移产能至墨西哥,但自有工厂建设进展缓慢,短期内难以缓解压力。
由于业绩未达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Lululemon股价在单暴跌超18%。同时遭到了7家分析师评级下降,Lululemon的买入评级比例跌至2024年以来最低水平。
忠粉失去新鲜感,中国市场增长放缓
与北美市场相比,Lululemon的国际市场表现亮眼。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同比增长高达25%,可比门店销售额大增17%,已成为Lululemon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但是对比此前的数据,中国市场增速实际是在放缓。财报数据显示,Lululemon在2024年中国市场第四财季营收同比增长39%,远高于这季度的25%。
有Lululemon忠粉在社交平台上表示,Lululemon产品“(款式)来来去去差不多”“新款乏善可陈”……靠“瑜伽神裤”等爆品出圈的Lululemon,现在缺少了新的爆款,产生审美疲劳的消费者,热情自然也慢慢褪去。
此外,Lululemon产品的高定价也一向备受诟病。新快报记者在Lululemon天猫官方旗舰店上看到,Lululemon的经典Align瑜伽裤定价高达850元,近期销量为2万+,而被安踏收购后加速在中国市场扩张的MAIA ACTIVE的瑜伽裤定价399元,近期销量达4万+。
在电话会议上,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McDonald坦言,公司产品生命周期过长,尤其是在休闲和社交服饰方面变得可预测和模式化,且过于依赖核心产品,错失了创造新潮流的机会。目前新品占比仅23%,导致消费者失去了新鲜感。
面临产品线老化、依赖单一市场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Lululemon的成功源于其成功开辟了高端瑜伽服这一细分蓝海市场,并通过强大的社群营销和品牌故事构建了深厚的护城河,培养了大量的忠实用户。但眼下,摆在Lululemon面前的是产品线老化、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等结构性问题。
从市场角度来看,运动休闲服饰市场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竞争,而是品牌力、产品创新、供应链效率、定价策略、渠道布局和社群运营的综合比拼。Lululemon一方面要应对来自Nike、Adidas等巨头在专业运动和时尚领域的双重挤压;另一方面要警惕AloYoga、Vuori等新兴品牌对其核心瑜伽社群的分流。同时,优衣库等大众品牌提供的高性价比基础款和众多优质的平替国产品牌的崛起,也在不断蚕食其市场份额。
早在2019年,Lululemon便发布了Power of Three五年增长计划,计划拓展至多运动场景和生活方式领域,包括网球、高尔夫、徒步、鞋履等新品类,但迄今为止其未能建立与Nike、Adidas等传统巨头抗衡的运动号召力。
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 编辑:杨帆 校对:池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