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贾珍)10月30日,在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25年以来,该市社保服务持续提质增效,新增灵活就业人员参保8700人。同时,通过精准服务举措,累计为1.2万名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提醒与续保指导,其中7000余人已成功续保、重拾社保保障。
户籍不再是门槛
“以前总担心老无所依,现在手机点几下,非襄阳户籍也能在就业地交社保,心里总算踏实了!”来自河南省新野县的务工人员高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一幕,正是各地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政策落地后的生动写照。
如今,像高军这样的灵活就业者,无需再为户籍问题来回奔波,在就业地就能享受完备的社保保障。得知襄阳早已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往社保大厅咨询,没想到大厅工作人员指导他仅凭身份证在手机上操作,就顺利办理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手续。“现在能直接在襄阳缴费,以后养老、医疗都有了着落,终于能安心在这里扎根发展。”社保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像高军这样的灵活就业者,通过支付宝“市民中心”的社保板块,填写身份证号、居住信息,自由选择缴费档次,半小时就能完成参保登记,每月还能根据收入情况灵活选择缴费时段。
户籍限制的取消让越来越多灵活就业者实现了“就业地参保”的愿望。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社保公平性,更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让千万灵活就业者在城市打拼时多了一份保障,少了一份牵挂,为美好生活增添了稳稳的幸福感。
一通电话唤醒3年断保的保障希望
“没想到都过去3年了,社保部门还能主动找到我,帮我解决了大难题!”从2022年因资金周转中断缴费,到2025年顺利续缴,这通来自襄阳市社保部门的“暖心来电”,让她漂泊了3年的社保保障重新“落地”。
时间回到2022年,王丽丽在襄阳市樊城区经营着一家小有名气的特色餐饮店。为了提升店面环境、扩大经营规模,她投入全部积蓄进行装修升级,还向亲友借了一笔资金。“当时每天都在盯着装修进度、催付材料款,资金压力大到喘不过气。”王丽丽回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每月近千元的缴费成了“额外负担”,思来想去,她咬牙暂停了缴费,“想着等生意回暖、资金宽松了再补,可后来忙起来就彻底忘了这回事。”
这一忘,就是三年。期间,王丽丽的餐饮店逐渐步入正轨,客流量稳步增长,收入也日渐稳定,但社保断缴的事被淹没在琐碎的经营事务中。她不知道的是,襄阳市社保机构正在通过大数据技术,为像她一样的断保人员“精准画像”。
“我们依托全市未参保人员大数据库,建立了断保人员动态监测机制。”襄阳市社保机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系统自动筛选出“缴费状态中断的人员信息”,王丽丽的信息正是在这次筛查中被发现的。
今年7月的一天,王丽丽接到了襄阳市社保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话。“王女士您好,我们查到您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从2022年9月开始断缴,现在是否有续保意愿?”电话里,工作人员耐心告知她断保的影响——累计缴费年限不足,将影响退休后养老金领取,同时详细讲解了个体户续保的政策、缴费标准和办理流程。
“挂了电话我才猛然想起,这3年光顾着忙生意,把社保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王丽丽说。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王丽丽通过湖北“12333”微服务提交了续保申请,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全部手续。“以前总觉得社保业务麻烦,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不用跑现场,手机上就能办。”王丽丽感慨道,如今她的养老保险已恢复正常缴费,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以后退休能领养老金,心里就有了底,经营生意也更踏实了。”
“社保夜市”点燃“续保重生”新希望
“‘社保夜市’解了我的燃眉之急!”32岁的潘女士是樊城区风华路夜市的摊主,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她已缴纳职工社保1年多,心里却一直藏着纠结:“退休时间还早,职工社保得交很多年才够年限,可要是转成居民养老保险,又怕以后养老金待遇太低。”让她没想到的是,社保部门把服务搬到了夜市里,专业的“社保规划师”结合她的灵活就业身份和参保情况,专门做了细致的社保规划:“退休待遇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可以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合理选择缴费基数,最好不要断缴。”帮她理清了参保思路。困扰已久的顾虑彻底打消,潘女士连连为这场便民活动和贴心服务点赞,而她的经历,正是“社保夜市”惠及众多从业者的一个生动缩影。
下一步,襄阳市社保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大数据监测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灵活就业群体的需求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推动社保福利覆盖更多有需要的人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安全感。